分享

名医谷松:5年失眠1月愈,中医如何高效治失眠

 彼案 2019-07-11

华医世界

在昨晚的华医世界第八期“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中,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谷松教授为我们讲授了《调和营卫治失眠》。

谷松教授引用大量经典,结合最新实战医案,精彩的课程获得了10万名听课中医人的一致好评!

为了方便更多中医人学习,小师妹特整理出谷松教授课程的部分精彩内容。

错过听课的同学文末扫码:免费领取谷松教授的《调和营卫治失眠》大师课件。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

不寐是对失眠的各种情况的全面概括,包括:入睡困难、可以入睡但后半夜醒来、可以睡到天亮但是睡眠质量不好,梦多等。

在《灵枢·大惑论》中:“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骄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在《灵枢·营卫生会篇》中:“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营卫之气,属于人体阴阳的一部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在肌表成为营卫。

而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营卫相合。

肌表的阴阳相合,就能够抵抗邪气。

而六经病,是邪气由外而内,那么在肌表则是疾病最初浅的阶段。

而疾病在最初浅的阶段,《黄帝内经》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汗而发之,是一个外散的过程。

从肌表来,从肌表走,这是最轻浅的办法,也是最不伤人的办法。

推而广之:任何疾病都有其在皮这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用外散的方法,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还是心脏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而邪在肌表,我们常用桂枝汤来解表。

桂枝:辛温,疏风散寒,温经通阳。

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合营。

二者配伍就是调和营卫。

在《伤寒论》中,原方比例为1:1,不遵守比例会影响其发散肌表的作用。

生姜:入胃,主动,属阳,温胃止呕,助桂枝调卫。

大枣:入脾,主静,属阴,补脾益气养血,助芍药和营。

二者合,通过调和脾胃,使脾胃的气血生化有源,让营卫之气有源源不断的气血的供养。

生姜大枣小妙用

若遭受风寒之后感冒,无论是冬天穿衣服着凉了,或夏天吹空调时间过久后,浑身疼,脖子酸。

可用三分之二量的生姜和三分之一量的大枣煮水喝,或用五分之三量的生姜和五分之二量的大枣煮水喝。

煮20-30分钟,喝下后发汗,这就是调和脾胃,调和营卫。

而人醒了,人睡着,这都是自然现象,不是刻意为之。

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失眠,就应该用自然的方法,调和阴阳,阴阳平衡了,自然就可以入睡。

失眠医案一

李某,女,65岁。

初诊:2019年4月16日。

主诉:入睡困难,四个月。

现病史:患者四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自用酸枣仁研末冲服及中成药,未见效果,遂来就诊。

刻诊:入睡困难,易醒,伴上半身起小片红疹,瘙痒。

吃大枣、枸杞子等红疹瘙痒加重。

同时还怕冷怕风,腿沉,抽筋,愿吃酸,耳鸣时作,手足不温,大便稀薄,时有心慌,头汗出。

舌胖大,质黯淡,苔滑,有齿痕,脉沉细。

辩证:营卫不和,阳虚湿盛。

诊断:不寐。

处方:桂枝汤合四逆汤加减

用药:桂枝10克、白芍15克、大枣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山茱萸20克。

上方14副。

二诊:2019年5月14日。

服药三天后,睡眠明显好转,身上红疹减轻。服药一周之后,已经能够安然入睡。

现证:双下肢沉凉,恶风畏寒,乏力,易饿,时心慌,舌脉同前。

守原方,茯苓增至20克,加生白术10克,15副。

按语:此人为阳气亏虚,阴阳不和。

红疹虚火表现,其下焦寒上焦热,内寒外热,虚火所致。

吃大枣,枸杞子上火,说明此人体内湿邪为主,所以用茯苓,干姜,附子温阳祛湿。

怕冷,为阳虚,所以温里散寒助阳。

最后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营卫阴阳调和,人自然而然就睡眠了。

失眠医案二

李某某,女,56岁。

初诊:2018年8月27日。

主诉:不寐5年。

现病史: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至今一直服用西药的佐匹克隆。

起初效果尚可,但现在服用西药佐匹克隆,仍然入睡困难,现求助于中医治疗。

现症:入睡困难,起床后头汗较重,平日偶有轰然汗出。

乏力,夜尿频,腰膝酸软,两大腿内侧脚麻,皮肤色暗,身上怕冷,胃脘部怕凉,喜食热食。

从前喜吃冷饮,大量伤胃。

平素性急躁易怒,下午眼部不适,足跟痛,大便时干时溏,饭可。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中后部微腻,舌下络脉怒张,脉弦细数。

诊断:不寐。

辩证:肾气亏虚,肝郁脾虚。

处方:肾气丸合四逆散合酸枣仁汤。

方药:熟地40克、山萸肉20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制附子5克、肉桂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炒枣仁5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

上方14剂。

二诊:2018年9月24日。

服药后,足跟痛,腰膝酸软,每逢下午眼睛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大便略微成型,但失眠并未改善。

详细问诊后,补充病史:平素怕冷明显,脚凉,9月份夜间入睡时亦需穿袜子。

舌淡滑,质干,苔中后部微腻,脉弦细紧。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合吴茱萸汤。

方药:桂枝10克、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炮附子10克、吴茱萸6克、人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上方14副。

三诊:2018年10月29日。

现证:服药之后入睡明显改善,偶然间有夜间12点醒来之时,还可以继续入睡到早晨七点。

效不更方,上方又开半月。

按语:调和营卫,温里散寒治疗失眠

睡眠改善后,可以着手调整患者体质,用肾气丸加减善后。

桂枝附子汤治疗阳气虚,怕冷。

在《伤寒论》中:“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用吴茱萸汤,治疗胃寒。

谷松教授学识渊博,精研《伤寒论》30余年,每字每句皆是多年的临床经验结晶。

想要学习大师更多的临床经验吗?

想要免费听更多的大师经方课程吗?

第八期华医世界“万人学伤寒”大型公益微课正在进行中!

明晚19:30,李赛美教授将在“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中为大家讲授《<伤寒论>四诊方法撷微第五讲》,请同学们准时听课,不要错过。

没有听到谷松教授课程的同学也不要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