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仄是怎样区分?

 昵称10991833 2019-07-11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发音平直高昂,“仄”指发音曲折短促,平仄声的使用决定了诗词的韵律节拍。平仄的运用是为了让诗词要有韵律美感,阴阳顿挫、朗朗上口、流畅动听,高低短促相互协调。平仄的交替使用,使得诗词文字具有了节奏感、灵动感和韵律美感。

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现在这两套系统并行并用,诗词韵文是双轨制。但是,在写古诗词、对联中这两个韵脚系统不能混用。

一、新声韵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依据现代汉语拼音为依据制订的韵谱规则。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制定颁布了《中华新韵》,划分为14个韵部。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1.阴平— 它的具体读音是高而平,相当于音乐中55。如:机jī、诗歌shīgē、西方xīfāng。

2.阳平/ 具体读音是由中度升到高度,相当于35。如:及jí、时常shícháng、习题xítí。

3.上声\/ 具体读音是起音比阳平略低的半低度,先往下降到最低度,再往上升到比阳平的收音略低的半高度,形成一个曲折的调型,相当于214。如:挤jǐ、使者shǐzhě、洗礼xǐlǐ。

4.去声\ 具体读音是从最高度一直降到最低度,相当于51。如:寄jì、事例shìlì、戏剧xìjù。

例如: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的韵律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  

古:平平仄仄仄平通  ◆间【上平十五删】【去声十六谏】

新:平平平仄仄平通  ◆间【八寒,an,ian,uan,üan】  

千里江陵一日还。  

古:平仄平平仄仄平  ◆还【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

新:平仄平平通仄平  ◆还【四开,ai,uai】【七尤,ou,iu(iou)】【八寒,an,ian,uan,ü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古:仄仄平平平通仄  ◆住【去声七遇】

新:仄仄平平平通仄  ◆住【十四姑,u】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通平仄通仄通平  ◆山【上平十五删】

新:平平仄通仄通平  ◆山【八寒,an,ian,uan,üan】

上述“通”的意思为可平可仄,要依据诗词的格式要求和该字在句子中的词意和读音来判断平仄。如“啼不住”的“不”是多音字,有平声的读音,也有仄声的读音,作副词、助词时读仄声,作动词是读平声,“不必”读(búbì),要根据在句子中意思和语气不同,来判断它的平仄。“不”在本文中读仄声。 本诗的“间、还、山”的古韵韵脚为上平十五删韵谱,新韵韵脚为八寒韵部。按照七绝平仄格式来分析,每个字的新声韵与平水韵的发声以及声调差别是很明显的。“白”在古韵中读仄声,在新韵中读平声。

新韵符合现代人说话写文的发音习惯,也便于学习掌握。

二、古声韵

古声韵也叫平水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平水韵和新韵的差别很大,平水韵中上、去、入声分类的字为仄声,可在新韵中许多都是平声。例如“击、说、积、极、习”在古韵中均属入声字,现代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按新韵就是平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闽南方言、粤语,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喜欢古韵的就用平水韵,这是古汉语原汁原味的。

三、诗词创作中的平仄运用

诗词创作中都是有格律诗和词的固定格式的,你可以学习掌握其格式要求,如: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蝶恋花》、《水调歌头》等。

诗词首先要在平仄声调上,力求其合律,合乎格式要求。否则,就不是格律诗词,但可以称为是古风、散体或者是自由诗,同时,要求必须押韵,增加旋律之美。 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和谐统一,企求工稳。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只有这样,才便于朗诵,便于记忆,使得诗之有韵味,琅琅上口。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但为了整体诗词意境的表达,有的字用上去合乎韵但不合乎意思,有时候不得不借用相邻的韵部的词来押韵,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属于谐音宽韵,也是可行的。

如:七律平起首句押韵的标准格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律诗各句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所以,格律诗必须要按照律绝标准格式来写。至于你在诗词或对联创作中,使用新韵还是古韵,自己自行选择。

本人认为:因为古汉语中的许多发音和现代人的读字发音区别较大,以免让读者误会,应当与时俱进,采用新声韵为宜,并可在作品名称上标注是平水韵或新韵字样。

四、对仗

在诗词和对联创作中既要求平仄关系,又要求有对仗的规则, 对联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语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避免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尤其是格律诗的创作十分强调对仗的要求。对仗技法的使用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例如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我们看看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其中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属于寬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组联句就很工整,无论是结构、节奏、词性、平仄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总之,学习平仄关系和运用是格律诗的基本功,先要背诵格律表,再是学习掌握新声韵和平水韵的区别与运用,对仗规则与技法,写作时借助网上平仄查询系统或工具书进行验证平仄的正确性,然后经常反复练习,多读多写多练,贵在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