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危险的六个出汗部位

 图书 馆员 2019-07-12

暑伏侵袭,出汗成了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虽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汗的好处,有些人出了会危害健康,有些人出的却是“养生汗”。

1.六部位出汗异常预示疾病;

2.异常的出汗是“虚症”信号;

3.通过汗的“颜色”辨健康;

4.通过汗的“气味”辨健康;

5.出汗的8大养生保健作用;

6.现代人学会主动出汗有窍门。

六部位出汗异常预示疾病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脚心出汗——血虚。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额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乳间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若因精神紧张而导致手足出汗则属正常。

异常出汗是“虚症”信号

中医上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此外,还有些出汗方式,属于疾病来临前的征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除了出汗的部位,还可以从汗的颜色、气味以及有否伴随症状等方面来捕捉、分析和判断其与疾病的关系:

通过汗的“颜色”辨健康

1.黄汗。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2.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4.绿汗。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通过汗的“气味”辨健康

1.尿臭味。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2.腥臭味。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3.香味。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从出汗的伴随症状看健康

多汗伴有怕热、食量增加、心跳加快、肢体颤抖等症状者,可能患上了甲亢。出冷汗,且有面色苍白、晕厥者,可能是低血糖症。多汗呈阵发性,同时有血压升高者,可能是嗜铬细胞瘤在作祟。

现代人的出汗方式主要是被动出汗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下班等公交车时,被太阳晒得衣服都湿透了;被工作压力所困扰,烦躁焦虑,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和朋友一起蒸桑拿,在闷热的环境中汗如雨下……

总体来说,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只有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调查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这说明,现代人的主要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

出汗的8大养生保健作用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专家解释,不管是因为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

1.排出毒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还能保障鼻子、皮肤、肺脏、大肠这一系统畅通。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促进消化。不出汗、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导致人吃不香;神经活动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导致人晚上睡不香。

4.防骨质疏松。不少人以为出汗会导致体内钙质随汗液流失,对此,卫生部北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指出,只有水溶性的维生素才会随汗液流失,钙虽然溶于水,但溶解度很低,不太会随着汗液排出。相反,出动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质疏松。

5.增强记忆。美国针对2万中学生进行的一项长期教育实验表明,主动运动流汗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记忆力、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护肤美容。总不出汗的人,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

7.减肥。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8.让男人更有魅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男性流汗的气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并感到精神放松。

现代人学会主动出汗有窍门

长期使用空调、缺乏运动,让现代人的毛孔变得越来越迟钝。对于不爱出汗或没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怎样才能多出主动汗呢?

专家们建议,在生活中,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1.运动前喝热水、热粥。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将开未开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2.巧用生姜促汗出。生姜在夏季是个好东西,既散湿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3.从膝盖开始自我发热。长期在写字楼上班的人,可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来增加排汗。每天上班后将一个暖宝宝贴在膝盖上,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回家后用热水泡脚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4.静止一小时。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定时关掉空调,静静地坐一个小时,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

5.晒15分钟太阳。夏日阳光是人体主动出汗最佳的动力,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晒15分钟左右太阳,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

关于出汗的禁忌

最后提醒,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依据自己的身体条件主动出汗。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出汗,户外活动不要让自己过于疲乏劳累。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

伏天必须出点养生汗!否则秋冬会生病!


三伏天真是让人浑身不爽,身体出汗太多,一股股汗臭味让人觉得尴尬,于是人们躲在空调房里,或者出汗后立即冲凉,还有人过量、频繁使用止汗露。。。

可是你知道吗?你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出汗的养生法是错误的,其实夏季适当出汗更有益健康。出汗方式各式各样,到底哪种出汗方式才正确?咱们来瞅一眼!

汗液藏有小秘密

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

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对于一个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亦引起发汗,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

你是哪种出汗方式,是主动出汗?还是被动出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下班等公交车时,被闷热的天气热得大汗淋漓;或者遇到难题,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或者在上班途中疾步快走时汗水浸透衣服。。。

这汗些出方式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前几种是被动的,最后一种是主动的。我们来听一下专家是怎么说的: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数据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这说明,现代人还真是缺乏运动,大多数人的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

换个说法,传统中医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身体静止情况下出的汗,在中医理论上叫“动汗”,但极易出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

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

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额汗出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

鼻翼两侧出汗,多是肺虚的表现。

出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

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

手脚出汗,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若因精神紧张而导致手足出汗则属正常。

汗液的气味和颜色也有大学问

如果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多见于肝硬化

还有汗液飘出香味来,常见于糖尿病人的体征。

如果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不过,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还有如果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主动出汗才养生!!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也是出汗,为什么就不主动出汗呢?关键被动出汗不养生,主动出汗才养生。专家解释,被动出汗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如蒸桑拿;主动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如运动出汗。这种主动出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

1

排出毒素

运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

2

控制血压

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

促进消化

运动出汗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不足,促进影响消化,吃饭、睡都很香。

4

防骨质疏松

出动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质疏松。

5

增强记忆

运动流汗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记忆力、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

护肤美容

总不出汗的人,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

7

减肥

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8

让男人更有魅力

研究人员表示,男性流汗的气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并感到精神放松。

如何出一身“养生汗”呢?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却变懒了,喜欢睡懒觉,不爱运动,天一热空调就是我们“救命药”,没有它我们似乎无法生存了。专家说了,三伏天不出汗会得病的,但对于不爱出汗或没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怎样才能多出主动汗呢?专家们建议,不妨在生活中试试以下几招:

1
运动前喝些热水

运动前喝些热水,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再运动一会儿,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不宜立即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否则身体易得病。

2
巧用生姜促出汗

古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3
用热水泡脚

在40℃左右的水温下泡澡或泡脚,有利于身体排汗、缓解疲劳。

4
晒15分钟太阳

夏日晒太阳,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是一种主动出汗的好方式,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晒15分钟左右太阳,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

5
不要长期吹空调

长期在空调房间中会导致人体汗腺关闭,影响正常的代谢和分泌,而长时间静坐不运动又会造成颈部运动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受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局部性的颈椎病,脖子发僵、发硬、疼痛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以多喝温热的水,也能有效促进排汗,对消暑也很有帮助。

总之,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主动出汗,不过要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主动出汗方式。需要提醒的是,主动出汗养生,并不是汗流的越多越好,不要让自己过于疲乏劳累,适度最好。特别注意的是,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些温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

一到夏天狂出汗,你需要好好补气了

很多人到了夏天的时候,就会出现汗流浃背的情况,这个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热,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还有其他的原因。

因为天气热,热能够伤津耗气,所以夏天的时候,人们基本上都是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气虚在里面,因为气的作用主要是固摄作用,气能够固摄津液,汗液也是一种津液,气机充足的时候,汗液就能够被固摄到机体里面,当气机不充足的时候,汗液就会大量的外出。

通常来说,气虚导致的汗出都是在白天,也就是白天出汗是气虚的事情,夜间出汗是阴虚的事情,今天要说的是白天出汗该怎么改善。

针对这种夏天导致的气虚,出现的汗出不止,可以选择补气敛汗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将因为夏天导致的气虚补回来,另一方面固摄着汗液,防止大量汗出有伤身体。

推荐一个小方子,方中一般使用的药物有三种,分别是人参5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这个药煮成药汤之后,不要按照顿服,而是不拘时服,也就是当水喝,渴了的时候,就喝上一口,一般喝上3天左右,流汗不止的情况就能缓解了。

夏天的时候,人都气虚,所以夏天作为养生保健的方法,可以选择补气法,一些常用的补气药可以在夏天的时候做代茶饮,比如黄芪,西洋参片,这些都是可以每天喝上5克左右代茶饮的。

西洋参比较贵,针对气虚有热的患者,可以选择西洋参,其他患者可以选择稍微廉价一些的党参和黄芪,效果都是一样的。平时饮食的时候,山药和芡实可以多吃点,这些都是有利于补气的。

另外,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上讲,夏天也是要少动的,动则气耗,过量的运动会加重气虚的症状,运动也是要量力而行,不能过于追求运动的量,而忽略了身体状况。

最后提醒各位:人参虽然有很好的补气效果,但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和肠胃病患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出汗,透露你的身体信号

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多为气虚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 王继勇副教授

  进入三伏,酷热难耐,出汗在所难免。可是我们身边有些朋友,即使坐在空调房里也大汗淋漓;有的则稍微一动就出汗;有的白天出汗不多,晚上睡觉时却会汗湿几件睡衣……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汗多汗少会有差异,不同情况、不同部位的出汗,是可以透露出身体信号的。

  坐着不动也出汗or稍微一动就大汗

  提示信号:气虚

  有些人坐着不动都会出大汗或者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有此症状多是因为气虚。中医认为“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所谓出“虚汗”,原因就在于此。一般来说,气虚源于身体状况差,像先天不足或后天过度劳累、久病、反复吃药损伤身体等,都会导致气虚。而这类人的表现也比较典型,除了猛出汗,还常常感觉疲倦、懒言,比较安静。

  建议:对于这部分人群,在夏季除了要多喝水以外,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多吃些补气的东西,比如党参、北芪、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易上火人群宜选用太子参、西洋参,煮水泡茶喝。泡茶时每人的用量是太子参15克或西洋参15克。同时,也可以拿二者分别同鸭肉或兔肉一起煲汤。之所以与鸭肉或兔肉搭配,主要是二者均有养阴之功效,因为出汗过多易使身体丢失过多的阴液。

  身体底子差或寒性体质的人,有脾阳虚的症状(例如容易腹胀、便溏、拉肚子),则可选用党参或高丽参,在用法或用量上与食用太子参或西洋参相同。

  睡着易出汗,多为“盗汗”

  提示信号:阴虚火旺

  气虚的人往往是“自汗”(即在清醒状态下,动或不动都出很多汗),不同的是,有一些人往往是晚上睡觉时,特别是睡着后猛出汗,有时甚至一夜要汗湿两三件睡衣,这种情况叫做“盗汗”,以阴虚火旺的人最为多见。这类人常常晚上睡不好,还有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声音嘶哑、大便干结等症状。

  建议:阴虚火旺的人在夏季可以用西洋参来调理,如用西洋参片泡水喝,还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饮雪耳糖水、生地花生猪脚汤也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阴虚火旺的人不要吃上火的食物。阴虚火旺的人容易发脾气,要多做一些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事情,像听音乐、看书、画画、外出旅游、与朋友聚会等,还可以抽空做做推拿、拔火罐,疏解身体的紧张,这样也能让心情变得好起来。

  手心常常汗淋淋

  提示信号:手汗症

  我们常有这样的说法,“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心情放松后,手心的汗就消退了,或在衣服上擦擦就没了。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手心总是汗淋淋的,严重的甚至还滴水,他们因此不敢和人握手,在社交场合会更加紧张,而这种紧张又会加重出汗,这就叫做“手汗症”了。

  手汗症在医学上属于局限性多汗症的范畴,是因局部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生理反应所致,例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压力大、烦躁、焦虑,使神经冲动增多,神经过度亢奋,就会导致手掌的小汗腺排汗异常增加。手汗症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约为4.36%,即100个人里面就有四五个手汗症患者。

  建议:手汗症的治疗分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两种。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的是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但常会有口干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将胸交感神经神经进行切断。王继勇介绍,该手术只需在腋下切开直径仅0.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电视胸腔镜技术切断胸交感神经即可,耗时只需十几分钟。手汗症治疗的最佳时期是青春期,此时症状最为明显,手术后可以解除手掌多汗的症状。

  应季提醒

  夏季,别把出汗当“大敌”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在所难免。可有些人痛恨出汗,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待在空调房里。其实,夏季适当出些汗对身体是很有益处的。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方式,当我们觉得热的时候,或者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出汗是正常现象。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出汗能够调动全身器官,改善循环。在中医看来,适当出汗还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和热毒,人也变得精神抖擞。

把西洋参和鲜石斛一起打成粉,很多人喜欢这样清补。
《本草从新》:
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杭州的夏天酷热而漫长,这种气候下人都蔫蔫的,外面像烤箱一样让人不敢出去,在空调房里待着又觉得憋气,不是不想吃就是乏力得要歇着才舒服,懒洋洋的什么都不干待久了又心烦……徐晓东教授说:“夏天最普遍的就是气阴两虚,几乎所有的人都多少有点症状,这是夏令病。”气阴两虚,听起来有点玄,但是经徐教授一解释会发现——就是这么回事!
暑热是夏天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骄阳之下万物都在发散蒸腾,人也是一样,出汗啊这些就是发散,是消耗。所以夏天人需要活动,要出汗,把体内的垃圾都排泄出去,成天孵在空调房里肯定是不顺应自然界主流的。但是问题来了,消耗得多了,人体耗损过度又容易出现气虚、阴虚的症状。所谓“气”就是器官功能,一边对抗酷暑一边还要做功,相对耗损就大,就容易出现气短、乏力、老想睡觉的情况,也就是气虚,即功能不足。夏季汗出得多,晚上又容易睡得晚,这就耗损身体津液,也就是耗阴,身体容易阴虚,出现口渴咽干、心烦上火等阴虚症状。所以,人在夏季遇到的养生问题,就是如何在要求发散的情况下,弥补容易出现的气阴不足甚至气阴两虚。
当大自然给了人们酷暑的同时,又有一些宝贵的造化恩赐,如西瓜就是最普遍的一件宝,酷暑中吃西瓜能够快速弥补津液消散暑气,被称为“天然的白虎汤”(白虎汤是中药方剂中散热清火的名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等组成),所以说夏天多吃西瓜有好处,消暑很快速,但是滋补能力偏弱。还有一类是清补的药材,补气、补阴,不会上火的。西洋参就是这样的佳品,气阴两虚可以说西洋参是最对症的。参都有补气的强效,但是别直参、生晒参是温性的,补阳效果好,夏季并不适合。而黄芪之类的也有补气效果,但是补阴效果不强,铁皮枫斗补阴效果强,但是补气又比较弱。相比来说,西洋参补气阴都是强项,所以是夏季针对气阴不足最好的补品。当然,根据更细微的体质差异和症状的区别,西洋参可以跟其他药材一起配伍,达到更好的清补效果。专家建议,如果人体出现种种夏季不适症,还是看一下中医比较好,找对良医,体质辨别得更加仔细一点。

【症状】

夏天无病三分虚。夏天里稍微动动,汗就像大雨一样滴滴答答地流下来,人们就常说:“哎,是人虚啊。”确实如此,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步履沉重。而如果待着不动,虽然汗是少了,人又软绵绵的没有力气,不要说不想吃饭不想做事了,连话都懒得说。用中医术语来说,“食欲不振,气短懒言,语音低微”都是典型的气虚。三伏天稍微晒着点太阳很可能就中暑了,回到空调房里待着,一热一凉又感冒了,鼻子塞得不透气,上呼吸道遭感染,虚汗淌个不停。还有的女性,人长得瘦弱,一到夏天就病恹恹的,有一点点低烧,这是典型的阴虚。

【辨析】

之前说的气阴不足就是一种虚症。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气虚阴虚的人由于个体差异有的是偏阴不足,有的偏气不足,还可能伴随着脾虚等情况,在吃西洋参补气阴的时候可以跟其他药材一起伍配,达到更全面的效果。脾虚的人多痰湿,不仅出汗多,喉咙总是不爽感觉有痰,还容易在夏季得风热感冒。而脾胃虚弱的人吃西洋参也有特别讲究,脾胃是管消化系统的,如果补进去不吸收反而增加身体负担,所以在大便不好肚子不舒服,出现溏便稀便的时候不要吃西洋参。而平时脾胃虚寒的人吃西洋参的时候要少量吃,并可以配合吃点米仁、陈皮,帮助消化吸收,如果不容易上火的人也可以跟干姜、桂圆肉之类的温热暖胃的食物一起吃。湿比较重的人夏季也可以吃点龟苓膏,里面的茯苓就是祛湿佳品。虚汗太多人很乏力的可以吃生麦散(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具有补气阴敛汗的功效。当然,如果已经出现病症,要吃中药也应该去看中医抓方子,自己不要乱补。

【清补建议】

1 . 最简单的含化法:将西洋参切成薄片,可于早饭前、晚饭后各含服2-4片,细细咀嚼咽下。这种服用方法药物利用率高,吸收迅速。

2 . 炖汤吃:药食同源,将土鸡、乳鸽(夏天最好是老鸭)去内脏洗干净,放几片西洋参,茯苓、红枣、枸杞少许,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炖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料即可。此法适合比较食疗,有时间的人烧一个西洋参炖老鸭,全家人都可以吃,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效,适用于睡眠不足、口干咽干、肝火上炎、气阴两虚之症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萝卜和西洋参一起炖汤,吃西洋参最好不要喝茶,以免影响效果。

3 . 自制洋参饮料:西洋参10克,生姜两片,干晒橘子皮10克,加入水两杯,一起炖约1小时即可食用。也可以把西洋参10克,冰糖50克,南杏5克,放入炖盅内加热水,隔水猛火炖半小时即可,再酌情加入蜂蜜调甜淡。自制洋参饮料可放在冰箱里,作冷饮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胸前区出汗

某女,24岁。患者妊娠6个月余,1月前患感冒后始见胸前区出汗,其余部位皮肤干爽无异常,每以夜间因胸前出汗漫渍衣服而惊醒,醒后更衣汗止,无发热恶寒,伴有倦怠,四肢乏力懒动,纳呆,夜寐欠佳,心悸。

经某医院检査,胎儿无异常,体检亦无其他异常发现,曾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汗出不止,并日渐消瘦。

近1月来体重下降3千克,小便量不多,大便正常。

症见:面色?白,神疲懒言,头晕,心慌。

舌脉:舌质淡,若薄白,寸口脉微浮、关尺脉细滑。

诊断:心汗。

证属:心脾两虚,营卫失和。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15克,酸枣仁15克,大枣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8克,龙骨(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糯稻根30克。

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药后汗出明显减少,并能安睡,早起胸前衣服湿润已减,不用更衣。

药已中病,原方再进5剂而汗止。

1周后因感冒前来复诊,守方再服5剂,未再汗出,胃纳及睡眠好,体重增加,后足月顺产一男婴。

按:心汗,指心前区(包括胸前正中部位)汗出较多的症状。

患者身怀六甲,气血需要供养胎儿,气血较虚,复感外邪,恐服药累及胎儿,早期失于治疗,致营卫失和,损及心脾,汗出日久,阴津亏损,阳气独升,阴不制阳,则汗出不止,汗出日久,又伤及气血。

故方中以黄芪补中气,资生气血;

桂枝温阳散寒解表,白芍养血和营,甘酸收敛,桂枝、白芍共同调和营卫;

生姜、大枣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重用生姜乃取其温煦助黄芪、桂枝固表,散表邪;酸枣仁、牡蛎、龙骨糯稻根收敛固泄,安神止汗。使气血得生,营卫调和,表固神安汗止。

(罗秀兰,《新中医》,2004年第1期)

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手心汗出

某女,46岁,干部。自诉三四年来常手心汗出,近两年来,症状加重,严重时可见手心部汗出如渗水,片刻手心部可见汗水一汪,故常以手绢握于手中。

初时患者不以为意,后求治于西医,医

不以为病,故延至今。

患者除手汗之外,常伴有胃中嘈杂,口渴欲饮,口苦,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心烦失眠,痔疮便血等症状。

舌脉:舌红少津,苔微黄,脉滑而微数。

分析:阳加于阴谓之汗,患者手汗出,故疑其阳热过盛。《伤寒论》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患者之脉证,当合于阳明腑实证,《伤寒论》又云:“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尊仲景之法,当以大承气汤大下之,但患者并无腹满硬痛,且燥屎亦不甚,又因其汗出日久,恐有津伤之虞,故不可大下,而以小承气汤轻下热结,佐以麦冬、生地黄以滋阴生津。

处方:【小承气汤加味】。

炙大黄(后下)20克,生地黄20克,厚朴15克,麦冬15克,枳实10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日后,大便每日2次,略稀,手汗减轻,余症皆消。

前方增减:

炙大黄(后下)10克,生地黄20克,厚朴5克,麦冬15克,枳实10克,甘草5克,郁李仁10克,浮小麦10克。

加郁李仁、浮小麦意在清肠胃余热并兼以润肠、敛营止汗。

服7剂后手汗止,1个多月未复发。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体会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全方具有补气血、通阳行痹、调和营卫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化裁,收效良好。
面神经麻痹
  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
  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
产后指掌麻胀
  林某,女,26岁。分娩后经常洗涤衣服,双手指尖即感麻胀,继则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胀、针刺、蚁行感,并逐渐加重,甚时需用热水洗后上述症状方能暂时缓解,过后仍如前状。刻诊:双手肌肤触之欠温,形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复感寒邪所致。治则:益气养血助阳、散寒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桂枝15g、当归20g、白芍30g、干姜12g、鸡血藤20g、红花12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麻木蚁行感明显减轻,双手自觉有温热感,余症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进6剂,麻胀感消失。

  产后气血虚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复感寒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扶正;桂枝、干姜助阳散寒;红花、鸡血藤活络。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

痹证人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通,临床可见肌肉、关节、筋骨疼痛、麻木,屈申不利,或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等表现。广义痹证责之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邪气乘虚而入,狭义痹证责之肢体经络麻痹,血痹属于狭义痹证。

血痹的病机概念《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提示了外邪在血痹发病中的作用。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中有:邪入于阴,则为血痹。”此处的“阴”,当是营血分的层面。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尊荣人”的辨别尊荣人有什么特征呢?仲景回答:“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类人呢,养尊处优,缺乏运动,形体宽大,但筋骨并不强盛,容易出汗,当汗出后感受风邪,就容易发为血痹。遇到这一类人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时,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几率就比较大。

风痹:乘虚、游走性疼痛、容易聚于关节。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杂病证治准绳》: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
《症因脉治》卷三: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

血痹的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肢体麻木、蚁行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类似于风痹,但又有所区别。(神经末梢的失养)

1、麻: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了。
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经络是通的,但气血不足。
4、胀:气很足,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鼓胀。
5、痛:单纯性的痛是因为有血淤。
6、痒: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麻为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为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多由气血俱虚,阳虚感寒,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麻木,风虚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麻,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孑虫乱行,或遍身淫淫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木之状。木,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
《医学准绳·麻木》:麻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一块不知痛痒,若木然是也。

气虚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头发也会干枯掉落等等
气虚体质的中药方就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从古代开始就被人们经常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1、颈椎病:气虚体质引起
2、神经损伤:气虚体质引起
3、痤疮:气虚体质引起
4、便秘:气虚体质引起
5、中风:用于四肢麻木、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等情况
6、感染风邪、血瘀患者、产后女性或者月经后女性,有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功效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配伍特点:固表而不留邪,散邪而不伤正,邪正兼顾。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克) 生姜六两(18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处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二)

【解说】本方主治血痹之证。血痹乃由阳气不足,营卫不和,复感风邪,致营血运行不畅,痹阻于肌肤所致,《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谓“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也。临床以肌肉或皮肤麻木不仁为特征。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调营血,和卫阳。本方为桂枝汤之变方,即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畅行气血。去甘草之壅滞,且倍生姜加黄芪,目的在于走表益卫,通阳逐痹,此《内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临床上,凡营卫不调,气血痹阻之证,皆可使用本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记载: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此条是论血痹之内因为筋骨脆弱,肌表不固,外因为疲劳汗出,感受风邪,血行不畅所致。故治以针法导引阳气,气行则血行,阳气通则邪自去。此为血痹之较轻者,故可刺而已。
又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不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此条乃论血痹之较重者,所以必须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和营,通阳行痹,此即《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论“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外,而调以甘药也”。
通过以上条文可见,血痹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乃营卫气血亏虚,感受外邪,血行不利之疾。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黄芪补气生血,益卫固表,桂枝辛温解肌,温经通阳活血,白芍敛营和血,生姜、大枣调脾胃、和营卫。因此,黄芪桂枝五物汤除了益气养血、通阳行痹以治血痹外,凡辨证属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血行不利、血虚失养之病证,皆可据证用之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加减,或者合方。
如见瘀血阻滞,可合桂枝茯苓丸或加桃仁、红花、川芎,
如见阳虚水泛,可合真武汤,
如见肝血不足,可合酸枣仁汤,
如见阳虚寒凝,血脉滞涩,可合当归四逆汤,
如见阴寒内盛,可合四逆汤,
总以切中病机为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左手臂疼痛、大拇指、食指麻木

医案:男   36岁   12月31   初诊

主诉:左手臂疼痛20余天,大拇指、食指麻木。天气变冷时加重,服布洛芬、双氯芬氨均无效。

舌:舌质红、苔厚腻

脉:脉弱

辨证:气虚血弱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80g,当归15g,大血藤30g,白芍60g,炙甘草10g,桂枝15g,桑枝15g,葛根20g,生姜10g,大枣10g,全蝎8g,蜈蚣4g,乌梢蛇15g   ,4

111复诊、好转上方续服2

因关脉沉弱,仿张锡纯用黄芪补肝气之法,重用黄芪以补中气。

黄芪桂枝五物汤】一、血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克) 生姜六两(18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处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二)

【解说】

本方主治血痹之证。血痹乃由阳气不足,营卫不和,复感风邪,致营血运行不畅,痹阻于肌肤所致,《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谓“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也。临床以肌肉或皮肤麻木不仁为特征。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调营血,和卫阳。本方为桂枝汤之变方,即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畅行气血。去甘草之壅滞,且倍生姜加黄芪,目的在于走表益卫,通阳逐痹,此《内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临床上,凡营卫不调,气血痹阻之证,皆可使用本方。

【运用】

一、血痹

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

按语:难产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又见脉象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等血虚之象,故岳老以此断为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取得良效,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以善其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二、痿证(原发性脑萎缩)

二、痿证(原发性脑萎缩)

胡青山医案:某女患,45岁。四年来头痛,头晕,健忘,并日益加重。经全脑造影、脑电图、超声、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脑萎缩。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头昏健忘,气短便难,舌质淡红,脉弱,属中医痿证。用本方加减:黄芪150克,白芍50克,何首乌3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当归、鸡血藤、牛膝各20克。水煎服,日1剂。半年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黑龙江中医药》1985;<1):20)

按语:肌肉萎缩而见头晕气短,健忘,脉弱,气血虚候迭现,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牛膝等,以补益气血,通利血脉获愈。

【黄芪桂枝五物汤】三、中风后遗症

三、中风后遗症

钟耀奎医案:陈某,62岁,广州江门。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舌微强,言语不能流利,病约50余日,数易医,未效。

初诊:六脉微细,便秘,两日一行,诊属气血俱虚,拟方大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750克,桂枝750克,杭白芍750克,生姜750克,大枣100枚,虎胫骨300克,桑寄生300克。上药用水一大锅,煎取12碗,每小时服1碗。

二诊:服后证如前,惟大便1次,较溏而已。再服原方,续服7日,右手稍有知觉,可微举,足仍如前,言语较清楚。续服至第10天,手足均能举动,但乏力,未能走动。余认为病已去其半,药力亦宜酌减,因此照第一日之剂量减半,再服10天。

三诊:余诊后第20天,症状大有好转,可步出中庭走动,家人大为欣喜,但口眼仍微歪斜,说话不十分清楚。改与干金附子散。炮附子90克,桂枝尖90克,细辛15克,防风24克,生晒党参90克,干姜30克。服3剂。

四诊:口眼较正,说话已清楚流利,惟足部乏力,手可举至与肩’平。改与真武汤加味。炮附子60克,杭白芍90克,云茯苓90克,生白术60克,生姜90克,虎胫骨90克,桑寄生90克,桂枝90克。服10剂。

五诊:病者能行前来门诊。此后以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等三方每日轮服。服20天,各证均如常人,惟口眼微向右歪,不能复原,停药。

按语:本案重用黄芪至750克,桂、芍、生姜亦均用750克,大枣用到百枚,胆略之大,为常人所不及。钟氏自注曰:病者对我信仰甚笃,故余能投此重剂,病者亦敢服,否则,难取速效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