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聚焦】中小学优秀校长素养的构建

 张福涛lu70kpm9 2019-07-12

  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多少年来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校长的教育热情和使命,同时也激发了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对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视。进入21 世纪后,随着“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与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国30 多万名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成为决定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领导者素质的关注一直是领导力研究的主题之一。领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拉夫·斯托格迪尔(Ralph Stogdill)就提出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要具备的包括成就欲、坚韧性、洞察力、创新精神等在内的十个方面的素质。然而教育是一个有别于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特殊领域,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的素质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特殊的关注,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校长领导力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也是比较晚近的事情。2013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提出“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和“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应该说这一套标准体系为认识校长素质和岗位角色奠定了基础。不过,这个《标准》只是校长专业的基准或者说是合格条件,是对校长的普适性要求,并不能分出层次和水平高低,即使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区分,我们仍然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一些更简洁、更直接和更关键的要素或指标,以便于鉴别校长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从而更为有效地为校长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助力校长快速成长。

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家型校长除了应当具备一般校长的素质之外,还应特别体现为有教育家的情感、有教育家的信念和有教育家的胸怀。优秀校长具有如下五方面较易识别的特征:其一,校长教育家是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同行公认的学校管理权威;其二,通晓教学工作的内行,对教学工作有着系统的了解和丰富、深刻的理解;其三,有系统、成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理念,是具有丰富教育思想的办学者;其四,取得杰出教育成就的学校管理专业人士,是教育同行的典范,代表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最高水平;其五,在教育领域内外,个人品行有口皆碑,被视为道德楷模。教育家型校长的特征包括: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韧的使命感;具有专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实际经验;具有广为人知的教育思想和敏锐进取的创新精神。教育家型校长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在精神质量上,应该具备远大的教育理想,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高尚的道德质量;二是在教育思想上,具备独到的教育见解和理念,要形成鲜明的教育思想;三是在教育实践上,应该取得广为认可的成就。

这些观点对认识优秀校长的素质具有较大的启发,结合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优秀校长的办学行为,我们发现优秀校长与一般校长在办学行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注重思想引领。优秀的校长能够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令人兴奋的愿景,能够激起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的向往和追求。

二是有科学实践的精神和方法。秀校长身上透露着更多的理性精神,而不是盲目的激情和冲动,能够在办学过程中自觉遵守教育规律,同时更注重工作方法,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合规律性,不轻信、不盲从,有独立判断能力,也很少有反教育的行为。

三是视野开阔,善于创新思考。在实践中很多平庸校长的典型行为特征就是对新鲜事物不敏感,关起门来办学,故步自封甚至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导致办学脱离社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而优秀校长思想敏锐,不囿于陈规,善于组织资源,锐意创新。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正的教育家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四是勇于担当。优秀的品格来自家国情怀以及神圣的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但凡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着眼国家发展和教育发展全局来思考问题,在办学行为上校长都会表现出更多的担当。优秀校长大多能够处理好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自我发展和整体发展、教育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系,真正履行国家赋予校长的使命和责任,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而基于校长个人得失和学校部门利益,急功近利的办学行为是很难体现出责任担当的,在实践中也更容易出现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违背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的办学行为。

随着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质量在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地位日益凸显,校长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受到了高度关注,国外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已经成为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多个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关校长的专业标准,并对校长培训工作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比如英国校长培训将“领导者”培养与领导力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训范围包括潜在领导培训、副职领导培训、校长入职培训、在职领导高级研修与咨询式领导培训五个层级,英国校长协会还规定了校长培训的十个方面内容,涵盖了个人领导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两个维度,包括发展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视野及领导能力、交往技巧、正确处理挑战及压力、学校管理策略、学校政策制订及执行、学校财务及账目管理、如何处理好与上级机关的关系,以及社区和家长关系等。基于以上对校长素质和能力的研究,以及对优秀校长行为的认识和分析,我们建构了优秀校长核心素养的LACIR模型。

一是赤诚教育之爱(love)。“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中外许多教育家的共识,爱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品质和基本的职业伦理,包括具备仁爱之心,热爱教育事业,秉持教育理想与教育家情怀,志于立德树人,坚持适应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办学方向,以此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是理性思维能力(academic)。具有办学治校的战略思维、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能从复杂教育现象中把握教育规律,能系统、深入、清晰地凝练、展现教育思想。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优秀校长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教育,要认识和分析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美国学者约瑟夫·墨菲(Joseph F.Murphy)在研究了大量的校长案例后得出结论,“一致性、协调性、连贯性及整体性是学校领导的三个或四个最关键的跨领域功能之一”。而达成这四个要素需要校长有很好的理性思维能力,而不能仅仅依靠经验。

三是创新实践能力(creative)。具备对教育实践的问题意识、钻研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新时代、新任务中形成推动教育实践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优秀校长必须是一个变革型的领导者,除了具备专家思维之外,还需要掌握权变的方法,能够根据管理情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能够通过明确其个人标准,团结下属并改变他们的目标与信仰,从而获得比预想更高的绩效。

四是宽阔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能与国际接轨、跨文化融合,具备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讲述中国教育故事、贡献中国教育方案的能力。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总结校长办学时提出了三类应该警惕的校长行为,其中有一类就是经验型的校长行为,即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显然,在教育日益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校长有更为宽阔的胸怀和放眼世界的意识,既要能够博采众长,又要善于总结提升,开展国际对话与合作。

五是自觉责任担当(responsibility)。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承担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带动教育均衡和公平的责任。诸多研究表明,“使命是学校改进的基石,特别是对于专业共同体来说,没有它,学校将很难取得进步。实际上,缺乏一个共同使命和愿景……学习的众多轨道可能会拥有很少的协同性和连贯性,因而可能无法对教与学产生强有力的积极影响”。优秀校长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会通过学校的文化传递给所有师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5期 鲍传友 毛亚庆 文)

文章来源:《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2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