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千年文化,研习碑刻书法,书法研学攻略送给爱书法的你!

 zzm1008图书馆 2019-07-12

      洛阳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书法碑派风格的主要代表地,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要走进那些碑刻书法精品,感受书法文化的熏陶。在暑期,龙门石窟书法攻略,送给爱书法的你。

文字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天上下起了谷雨,地上的鬼怪哭泣躲窜。

汉字的发明无疑是中国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汉字走过了多少岁月,中国文化便趟过多少风雨。

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里,楔形文字、印章文字、象形文字早已湮灭在历史灰尘中,唯有汉字演化至今。

因此,跟随着汉字的起源,让我们去寻找古代书法大家的足迹,从中悟出书法之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汉字,自创立的那一刻起就跟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自产生的那一瞬起就在洛阳埋下了闪光的种子。

       在龙门,碑刻书法记录着这里的历史变迁,在石刻中打磨了岁月的痕迹,而那些碑刻书法精品,让多少人不远千里,来此悟横竖撇捺的纯真,感墨舞之中的精神。

1

陈抟十字卷碑

      陈抟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为人放荡不羁,其书法寓刚劲于柔刃之中,减笔变形,出奇制胜。陈体潇洒豪放,功力深厚,独具一格。

地点:龙门西山石窟北端潜溪寺之南

书法特点:书体笔法豪放潇洒,浑厚奇伟,具有独特的风格,正是陈抟洒脱超俗的个性体现,历来为书家所称道。

2

伊阙佛龛之碑

     伊阙佛龛之碑原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功德窟的发愿碑文,被魏王李泰抹去原碑文,重新刻于唐贞观十五年,由岑文本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额上用篆文镌刻着“伊阙佛龛之碑”六个大字,也被称为“伊阙碑”。

地点:龙门西山宾阳中洞与南洞之间

书法特点:碑文由唐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褚遂良用楷体书写正文,字体端庄,笔力挺劲。康有为曾评价此碑“清虚高简”,刘熙载高赞此碑“兼有欧虞之胜”。因此伊阙佛龛之碑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作品,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

3

龙门二十品

      在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从汉隶向唐楷发展的过程中,魏碑体书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龙门石窟现存大量的北魏造像题记,既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其中“龙门二十品”在北魏近千品造像题记中最负盛名,是龙门魏碑中的佳品,是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

地点:古阳洞、慈香窑

书法特点:碑文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劲有力,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均称,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有高度的成熟性、过渡性,显现出承隶启楷的风格。龙门二十品历来是中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临摹的精品,更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

4

宋真宗龙门铭碑

      《龙门铭碑》为宋真宗游龙门时赐书刻碑,刻立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三月。此碑与龙门西山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并称为两伊双璧。

地点:龙门东山看经寺北侧

书法特点:碑高175厘米,宽144厘米,正书13行,每行25字,共计300余字。碑文用笔劲健,字形规整。

5

付法藏因缘传

     《付法藏因缘传》刊刻在大万五佛洞南壁,北魏昙曜译。刻经中“圀”以及天竺的“天”字形接近“而”字,左右两边是弯曲的线条,这些字属于武周新字。

地点:大万五佛洞

怎么玩:该刻经楷书,笔力雄强,且风趣透逸。

      龙门石窟的碑刻题记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同时也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与石刻文字,它是研究书法和石刻艺术不可或缺的研学之地。研学龙门,可以研究和欣赏著名的碑刻,研究石刻艺术的雕凿,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书法精品的近距离研究来提高自己写字书法能力,寓教于乐。

七月是热情的季节,

七月是享受假期的季节, 

盛夏来临,

美的龙门山水犹如一块清凉的碧玉,

让人心旷神怡。

游客们兴致高昂,

徜徉在龙门石窟的美景中,

尽情享受着悠然的假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