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自汉以来,沿续两千多年,几经兴衰,如今有薪火将熄之虞。 章草是从战国时期的秦隶(古隶)中逐渐演变而来的。至秦汉时期,篆书和隶书并存,为了简便,人们时常省写隶书的某些偏旁和笔划,写快时还会笔画连写。随着省略和连写成分逐渐增加,约定俗成,从量变到质变,省简之后的隶书就慢慢演变成了章草。从史料推断,章草大约成熟于公元前半个世纪,即西汉的宣年至元年前后。史传西汉史游所写的《急就篇》(又名《急就章》),就是集当时社会章草之大成。这标志着章草已经从流传转为成熟。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急就章》松江本是时代最早、内容丰富、写法规范的章草经典之作,为历代书坛所推重。 章草的笔法“圆转如篆,点捺如隶”,横向展开,波磔多变;章草的结字有着约定俗成的简略、轻重快慢的连带和变化莫测的神韵;章草的章法发展了纵横有约的定式。晋唐以来,章草逐渐被今草取代。然而,章草作为中国楷书、行书、草书的上游,至今依旧有着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有着其特殊的书法价值。书家王世镗曾说:“习今草而不知章草,是无规矩而求方圆,未见其可也。”《草诀歌》有云:“目不见章草,下笔多荒唐”,由此可见学习章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纵观中国历史上所公认的章草经典篇章,主要有:《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草诀歌》等等。若要学习和掌握章草,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名篇的研究和掌握。 许思豪章草作品欣赏001:杜甫《赠花卿》,条幅 释文: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