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是传统建筑各个构件的主要连接方式,指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凸出部分叫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榫眼、榫槽)。榫卯不仅仅有各种形状,榫卯的大小也合建筑的尺度有固定的比例关系,本期推送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榫卯的形式与比例。 在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有木质榫卯的出土,是距今最早的榫卯构件,代表了中国木作技术的突出成就。 随着木作技术的发展,榫卯也有了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榫卯,第一可以搭建出复杂的斗拱,第二可以使得梁柱之间的衔接更加稳固。连接不同的构件,使用的榫卯也不相同。 《营造法式》中的斗拱和柱网 斗拱的榫卯,戳图回顾,斗拱命名和识别规律指南 在之前的推送中,为大家介绍过斗拱的结构,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柱网之间常见的几种榫卯。 管脚榫 在柱础和木柱之间凿榫,用于固定柱根,防止水平移动。在清《工程做法则例》中,将管脚榫的长度定为柱径的3/10。在实际施工中,常根据柱径大小适当调整管脚榫的长短径寸,一般控制在柱径的3/10~1/4之间。管脚榫截面或方或圆,榫的端部适当收溜(即头部略小),尺寸为榫根尺寸的 1/10。 瓜柱管脚榫 用于各式瓜柱柱脚与各梁连接部位。固定金、脊瓜柱不做水平移动。瓜柱管脚榫常见的多为双榫。 为了瓜柱的稳定,大式建筑的屋顶多使用角背。角背长为三个柱径,高为一个檩径,厚为檩的3/10,之上承托瓜柱,中间刻出1/4口子瓜柱双榫穿过角背,插入梁架。 馒头榫 用于各柱柱头与各梁的连接部位, 尺寸同管脚榫,注意脊瓜柱有角背用双管脚榫,无角背用单管脚榫。脊瓜柱上做檩椀子,用檩椀样板划线。 ![]() 檩椀子用于中柱、山柱、瓜柱柱头与檩搭接部位。 ![]() 尺寸为柱头檩椀尺寸自檩下皮上返 1/4 檩径(圆)定檩椀高,并按此向两侧按 45°抹角;在檩椀底皮的中心位置做鼻子榫,鼻子榫尺寸高、宽同为 1/5 檩径。 ![]() ![]() 燕尾榫 燕尾榫,又称银锭榫,用于柱子与(大、小)额枋、檐、金(檩)枋、随梁(枋)、围脊枋、管脚枋相连接的部位。 ![]() 在大式建筑中,由于开间面阔过大,榫卯做带袖可以加大受力。清《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榫宽为柱径的3/10,长为柱径的1/4,带袖的袖肩是长方形,长为柱径的1/8。 在实际操作中,燕尾榫头上端头部宽为柱径的1/4 ~ 3/10,上端根部按头部宽 1/10 各向两侧收“窄”,榫头长同榫头上端头部宽;枋子榫头下端除长同上端外,榫宽由上端榫两侧各按 1/10 向内收“溜”;榫头高同枋子高。 套顶榫 套顶榫多用于长廊的柱子(一般每隔二三根用一根套顶柱),也常用于地势高、受风荷较大的建筑物,它的作用在于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但由于套顶榫深埋地下,易于腐朽,所以,埋入地下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 当用在连续平廊中,每间隔几根采用一根套顶榫柱子,以增强连续平廊的稳定性;用在爬山斜廊中,每根均采用套顶榫柱子,以防止滑坡倾斜。当用在木结构牌楼中时,可根据夹杆石、套顶石的实际情况决定,圆柱可直接埋入地下。 ![]() 榫见方尺寸通常为柱径的 1/2 ~ 4/5(根据建筑物柱径大小酌定),长为柱子露明部分尺寸的1/5 ~ 1/3(根据建筑物高度及基础埋深酌定)。 榫卯的特性 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往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坚硬的材料不一定稳固,有一定灵活性的组合反而更加耐久。 可以“扭动”的应县木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