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论文。 论文要求不得超过4000字。实际原稿里还有很多例子和教学片段,写的时候,它们就自然蹦啊蹦啊出来了,初稿写完一看,6000字 总结的时候看到自己真的把这个小课程上下来坚持记录下来,又有那么一点小骄傲(允许自己自恋一分钟)。一篇一篇读过去,虽然看着有点粗糙,但是为了能坚持(有一天晚上忍着头疼写了4个小时,第二天后悔死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为了好好坚持,只得放松要求),就放任了那些细枝末节的斟酌提炼,我称它们有原石味道。 成品加工、精雕细琢这种功夫,也就这篇文章吧,功力也不深厚(我还是会提炼小标题的嘛 说到这里还真得谢谢跟着我一路走来的孩子、家长、朋友们 啰嗦到这里。再次声明,原创哦。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理性思考的思维方式。绘本,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到读者的喜爱。对于一年级学生,绘本于他们而言是熟悉的,在小学课堂里常常见到绘本,对于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也有益。这学期,我自主开发了一套绘本小课程,每周匀出一节绘本阅读课。在共读过程中,跟孩子们一起从一个个字词出发,通过一个个画面,一场场联想,一次次体验,在交流中启思、碰撞、沉淀,最后逐渐提升语文素养,感知大大的精彩世界。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几点有关一年级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落实学段目标,丰富字词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渗透识字任务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从每一本绘本里挑选10个左右的词语,让学生将这些词语从绘本中找到并圈出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熟悉它。到课堂上,我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去感受,甚至去表演,通过这样多层次接触将语言文字的内涵内化到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中。 以绘本《方格子老虎》为例,我挑出了“普普通通、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一模一样、不同寻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吵大闹、和好”等词。在学生能亲子阅读过程中读准字音。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提出问题:这里头哪些词是近义词?哪些词又是反义词?学生马上敏感地指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不同寻常”三个词是近义词,它们又和“普普通通”形成了反义词的关系。我再提问:小老虎的爸爸妈妈分别对刚出生的小老虎抱有什么期待啊?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期待就是?学生在听故事的思考过程中,渐渐明白“普普通通”“独一无二”的意思了。 我还提取了很多和教科书里的词汇同类型的词语进行延伸。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里的“又破又烂”,《你真好》里的“慢吞吞”,《鼠小弟的小背心》里的“漂漂亮亮”,《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黑沉沉”,《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里的“湿哒哒”…… 讲到《母鸡萝丝去散步》时,针对里头对几个动词“穿”“绕”“钻”“越”“经”的准确运用,我先让学生说,再让他们上台演一演,将这些动词和“走”的区别直观展现。通过亲身体验,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二、点面训练结合,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我的绘本课程实践中,处处可见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上《大卫上学去》,我出示了三句话: “不可以大叫。” “大卫,不可以!” “大卫!你迟到了!” 学生发现了三个句子之间标点的不同,继而通过朗读,体会标点背后老师情绪强度的不同,为学会句号和感叹号的正确使用打下基础。 绘本《我妈妈》中有一页写到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图画上有妈妈做的各种蛋糕。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一次比一次说得具体——从造型、口味、色泽上,有序、具体、连贯地进行表达。一个学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指导,说到:“这个妈妈做了红色的爱心形蛋糕,白色的奶油蛋糕,黑色的猴子蛋糕,金黄的柠檬味蛋糕,巧克力口味的圆形蛋糕和圆形的绿色的多层水果蛋糕。”说得多好啊。 在《鸭子骑车记》里,学生对那幅表现故事高潮的图画特别感兴趣,我就顺势提问:在这幅图里,你觉得哪只动物骑车骑得最有意思?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桌之间交流得热火朝天。3分钟自由讨论后,他们讲述的同时关注到了动物的神态、动作,练习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倾听别人发言并补充细节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倾听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不就是最好的看图写话训练吗? 绘本《蚯蚓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一个和学生一般大小的蚯蚓男孩关于学校、朋友、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有对自我对未来的想法。学生们从小蚯蚓的有趣生活记录中受到感染,对写日记产生兴趣,开始练习写富有童真童趣的小日记,还配上图画,图文并茂。 三、体验、感悟、思考,环环相扣滋养生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促使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薄薄的绘本里故事情节和图画看似简单,其实都能映照出现实世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何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绘本,抵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看到自我呢?我通过体验、感悟、思考,让绘本滋养学生的纯真生命。 1.链接生活,激发情感体验 在上《我爸爸》《我妈妈》时,我不时停下讲故事的节奏,从绘本里的爸爸妈妈延伸生活中真实的爸爸妈妈。例如: “你们家里最强壮的人是谁?” “你们的爸爸什么时候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你们的妈妈什么时候像狮子一样凶猛?” 在学生回忆爸爸的柔软,回忆和爸爸的温情时光,在吐槽妈妈的凶猛时,我们共同探寻妈妈生气背后的原因,孩子们体会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和疲惫不堪。这对于亲子之间情感的链接无疑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月亮的味道》故事讲到最后,我提问:“动物们尝到的月亮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呀?” 泽顺:像柠檬一样。 天骐:好吃。像红烧肉一样好吃。 瑾瑜:月亮像烤饼一样好吃。 辰浠:月亮像辣椒炒肉一样好吃。 心颖:月亮像黄瓜炒火腿肠一样好吃。 若颖:月亮像咸咸的薯片一样好吃。 艺硕:原味的薯片才好吃。 思晨:好像阿拉丁牛排好吃。 智魁:月亮像炸鸡排一样好吃。 昊辰:月亮的味道像北京烤鸭一样好吃。 孩子们把月亮的味道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将虚无的无法感受的美好具象为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熟悉味觉,美好的世界就这样通过绘本再一次走进孩子的感官世界。 2. 自由联想,留住珍贵想象力 自由联想是大脑的散步,是想象力不受约束的运动,经常使用自由联想,会使人更富有创造力。《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关于狐狸的最后画面是:一群蜜蜂追着狐狸跑,最后会怎样呢?在后续阅读交流中,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狐狸的下场。 《鼠小弟的小背心》上完后,我设计的写绘作业是:鼠小弟的妈妈给它织了一双漂亮的红手套,鼠小弟高兴地戴出去,动物朋友们看了都想戴一戴,这时鼠小弟还会分享吗?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3.巧设问题,丰富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我在开发绘本课程学习单时,就课后设疑环节,始终坚持少而精,力求一个问题提出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例如《驴小弟变石头》中我提问“驴小弟最终能变回自己,是因为什么?”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之后渐渐得出“对于人来说,家庭的团聚和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它胜过了很多物质的欲望带来的满足。”类似的心得体会。 《鸭子骑车记》中我先后让学生看图揣摩其他动物鄙夷鸭子的内心真实想法,感知它们的心口不一的分裂,再对比鸭子简单干净的想做就做的勇气。提问:“你喜欢这只鸭子吗?这是一只怎样的鸭子?”一个男生说羡慕这只疯狂的鸭子,表示也想这样疯狂地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给一年级的孩子埋下一颗“自由”“遵从内心”的种子,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了。 四、精心选择绘本,感知多元文化 不同国家的作家、不同的图画方式、不同的知识领域、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这些不同组成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气息的课程。 版画风格的《母鸡萝丝去散步》干净清新,轻松中一股幽默扑面而来;彩绘拼贴透明页的《海马先生》不仅展示了奇妙的美术技艺效果,更将海洋鱼类知识渗透其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园青菜成了精》配合童谣背景,巧妙融入中国元素——援用京剧武打场面,扉页风景和《清明上河图》汴京城郊菜圃的联想。画风承袭徐渭、齐白石,触感上的软与硬、听觉上的闹与静,甚至连肢体也体验着每个角色的进退、缓急,让读者耳目一新。 在品读中,孩子们与这些多元文化元素碰撞,吸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阅读品味,提升了人文素养。 五、品味细节,对话作者,丰富阅读层次 如何把薄薄的绘本读厚?读懂作者的良苦用心?我们还得品味图画里隐藏的那些细节。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约瑟一家普普通通的温暖生活之外还有面包圈和那张开嘴巴说话的鹦鹉。每页故事的下方还有一群小老鼠们用人类的零碎布头装扮自己的小家,欣赏这些,能体会作家的精巧构思。 把薄薄的绘本读厚,不仅要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构思,有时候还可以与作者直接对话。在好几本绘本教学中我带着学生链接作者,走近他们的生命,读他们的人生故事。 我了解到《驴小弟变石头》的作者威廉.史塔克是在61岁的高龄开始绘本创作的,这个有趣的老头一本接一本地创作了一批经久不衰的作品。于是《农夫帕默赶车记》《那时候,大家都戴帽子》《怪物史莱克》……进入了孩子们的阅读计划。 绘本,凭借优美的画面、神奇的想象给一年级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字与图画共同演奏的美丽新世界的大门;通过绘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每个孩子都能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优秀绘本书中获得美好心灵的塑造、独立品格的锻造、良好习惯的打造。只有老师坚守学科本位,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两者兼顾在每一堂绘本阅读课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时间问题。 我们只管播种和耕耘。花,怎么开,什么时候开,开成什么样,是花的自由。 最后附上《小绘本,大世界》课程目录 1. 《蚯蚓日记》 2. 《大卫上学去》 3. 《猜猜我有多爱你》 4. 《逃家小兔》 5. 《鼠小弟的小背心》 6. 《方格子老虎》 7.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8. 《爷爷一定有办法》 9. 《你真好》 10.《鸭子骑车记》 11.《要是你给小老鼠吃饼干》 12.《我爸爸》 13.《海马先生》 14.《我妈妈》 15.《月亮的味道》 16.《幸运的鸭子》 17.《母鸡萝丝去散步》 18.《一园青菜成了精》 19.《驴小弟变石头》 20.《我有友情要出租》 |
|
来自: 苍鹰15x1gpgqs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