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劲怎么练?王宗岳《太极拳论》集解11

 觅书时代 2019-07-12

内劲怎么练?

一一王宗岳《太极拳论》集解(十一)

李新方

【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香。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解曰】内劲,不仅太极拳,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共同追求,但又好像很神秘,许多人追寻了多年还是找不到,更不知道究竟怎么练,其实,王宗岳先师早就把心法秘诀传给你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具体的练法是,用意轻松地领起精神,神贯于顶,气沉于下,脊骨节节上拔,节节松沉,上下一气贯串,八面支撑。

讲到气,一般有三个基本概念。气,《说文解字》云:“气,云气也”,即空气,也就是呼吸之气,现在讲的有氧运动、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练的都是这个气,古人也有练吐纳功的,都属于较低的层次。

氣,是水谷精微之气,即饮食消化吸收后产生的营养物质,也就是现在讲营养学所研究的,不论练什么功夫,即使辟谷,也不可能总也一点东西不吃,但这不是我们太极拳人研究的重点。

炁,是先天真气,生命活动的能量,是一切内功(气功)修炼的重点。但在实练功中,只能三种气同炼,故曰混元气。也有认为,混元气是指元气、元精、元神混而为一的,都对。

武林中有句话:“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但练成丹田混元气并不容易,即使练成后也会很快耗散。是故太极拳练气的重点,不是气或氣,也不是炁,而是机,机是气的最高层次,得一而万事毕,这里只一笔带过,待后面经典原文提到时再深入探讨。

因为炁,也叫做丹,故对产生丹的所在叫做丹田。丹田,古人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顶丹田、底丹田;前丹田、后丹田之说。上丹田的前丹田为祖窍,后丹田为玉枕,顶丹田为泥丸。中丹田的前丹田为膻中,后丹田为夹脊。下丹田的前丹田为关元(或气海),后丹田为命门。底丹田为尾闾,或称海底,也有认为是会阴,或涌泉的。

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主要是因为门派不同,修炼的重点不同,每个丹田(部位)的修炼各有不同的内功效应,故又有全身无处不丹田之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执丹田为某一个点,或某种形态的器官,曾有人寻找丹田的解剖形态,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实际上丹田只是产生生命活动能量的某个空间范围。

虚领顶劲的“顶”,指的就是顶丹田,即泥丸。《黄庭经·内景经》云:“泥丸百节皆有神”。医家亦云:“头者精明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脑为髓之海”(《灵枢经·海论》),“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而太极拳是以练意为主的武术,故将顶丹田之修炼放在首要位置。

下丹田是关元,是气海?还是命门?如果执丹田为某个点,就着相了。上丹田以练神为主,下丹田以练气为主,都只是一个空间范围,下丹田在腹腰之间,其中包括尾闾,而气沉丹田的关键就在于尾闾正中。

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丹田修炼方法,与外家拳的扎桶子,闭气、排打明显不同,是腹内松静与神气鼓荡的辩证统一,并要求精神内敛,直养其气而无害,内则气敛入骨,外则气势腾挪,故能达到全身无处不丹田,挨何处何处可击的上乘功夫。

不偏不倚,典出朱熹《四书集注·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实际上,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已经包括了太极拳立身中正安舒等多方面要求,然而人们很难对立身中正达到准确的理解,故特别指出了偏倚不是中正。至今,太极拳人中还有中正之偏、斜中寓正等说法,这当然也是一种善方便,读此,可知决非太极拳的本来之义,按照这种练法是不可能达到上乘功夫的。

偏和倚,都是自身的某个部位,借助另外的部位之力以维持衡,这种平衡是极不稳定的,往往自己就站不住,更难走化对方之力。偏是明显看得见的立身不中正,倚则看似还算中正,但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则存在相互借力的问题,有一分偏倚则有一分立身不稳,转换不灵。

忽隐忽现,是说太极拳之内劲并无具体的形状,却是客观存在的,并实战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威力。中国传统武术,大多都讲究听劲、借劲、化劲、发劲,如形意拳就有明劲、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之说,跤术家也常讲怎么听劲、借劲、发劲,许多跤绊与太极拳的着势也是相通的,只是具体方法有所不同,当然也不是忽隐忽现的。

对于真正的太极高手来说,当你想要听他的劲却什么也听不着;当你感觉他有劲,想借劲却借不到;当你觉得听到了劲,借到劲并向他进攻,感觉他并没有走化,而自己却被击出;如果你想以静制动,听到了他的劲却为时已晚。

【秘诀】提顶诀一一太极内功心法秘诀选录之一 天垂一线系泥丸,怀抱须弥万里山。肘膝腕踝肩胯颈,同时各向远方牵。忽觉两脚地心入,无限高深塞两间。

注 [1]提顶,最早见于武禹襄《身法》。[2]泥丸,上丹田。[3]须弥山,佛家云:器世界有九山八海四大洲,而须弥为中心之山,亦名妙高,出海面三百三十六万里。[4]两间,天地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