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容得草堂 2019-07-12

01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在进入今天的文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测试一下你们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假设今天你的孩子回家时拿给你一张期中考试成绩单,成绩单上写着语文99分,数学100分,英语75分。请问你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家长A:'怎么英语考那么差!都要掉下及格线了!'

家长B:'哇你的数学考了满分呀!'

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会是类似家长A的反应,会更倾向于看到孩子的缺点(英语75分),而不是先看到孩子的优势(高分的语文、数学)。

这其实跟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有关。就如在以往我们一直追崇的'短板理论',认为存在短板会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于是我们会格外关注短板,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弥补'短板',比如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

相信很多人对这样的话并不陌生:'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为了激励孩子弥补'短板'。不少家长会引入一个'虚假'的竞争对手,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爱情公寓》中曾小贤有一句话就很生动地描述了这样的现象:'我一直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他脾气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长得又帅,每次考试都能考年级第一。'

为什么会出现'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短板理论'逐渐被人否认和淘汰,越来越多的人会更信服'长板理论',更多的人认为聚焦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的长处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一书中便提出了'优势教养'这一理念,并且认为对孩子进行'优势教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02关注'优势'在当下更有意义

  • 何为'优势教养' ?

莉·沃特斯把'优势教养'定义为,让孩子时刻牢记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美好品质。 也就是说,家长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优势' ,并帮助孩子培养。

那么什么是'优势'呢?优势就是我们有优异表现,并且经常愿意展现的一面。

  •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优势教养'?

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倾向于'避短',总是担心孩子身上的'缺点'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们总是会盯着孩子的缺点,并且想方设法地想要孩子改掉缺点,在他们看来,如果孩子的缺点越少,那么就会越容易接近成功。

但是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理念,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发展,科学的教养方式反而是'扬长'而不是' 避短'。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人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自己正视并且完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往往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去掌握人生。

莉·沃特斯通过30年的研究向我们说明,当我们采用'优势教养'教育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表现都会更好,幸福感会更好,也更能应对压力和挫折、正视缺点和不足。

  • '优势教养'下成长的孩子的具体优势体现在:

· 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中,幸福感和参与度都会更高。

· 学业年级过渡会更顺畅自然。

· 有更高的学术研究和成就

· 更能够坚持

· 身体健康程度更好

· 面对压力和逆境能力更强

03有关'优势教养'的3个疑问

由于我们的传统思维和传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鲜少关注孩子的'优势',也更少根据孩子的'优势'进行鼓励和培养,因此,很多人在刚刚接触这个教育理念时往往会存在疑虑和疑问,以下我就根据普遍存在的3个疑问进行分析:

疑问1:'优势教养'会不会导致孩子盲目自信?

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疑虑,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夸'自己的孩子的原因,就算看到了孩子的优势、长处,也害怕造成孩子的盲目自信而选择忽视。

答案是不会,优势教养并不会让孩子盲目自信。

首先,我们要将'优势教养'和虚伪、夸张的表扬区分开来。

孩子为什么会盲目自信,就是因为对他的夸奖很大程度上是夸大的,与自身的真实情况不符的。但是'优势教养'讲究的是从真实情况出发,真正地在孩子身上挖掘到优势,并且优势不可能时时被展现,因而对孩子优势的表扬并不会产生过度的情况,也不会让孩子产生盲目自信的情况。

其次,优势教养能够让孩子对自身优势有清晰的了解,而一个对自己优势有清晰了解的人也能够更好地面对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因为优势带给自己足够的自信,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

疑问2:我没发现孩子有什么优势,怎么进行优势教养?

由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经常性地聚焦孩子的缺点,以至于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优势,因而当要求家长关注、培养孩子的优势时,就会产生迷茫,想不出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优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表现优势,比如跳舞、画画、唱歌等外化的技能;一种是性格优势,比如善良、勇敢、热情等优秀的品质。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优势由三个核心要素组成:优异的表现、充满激情的、经常用到的,因此根据这三个要素,我们可以在日常观察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性地问自己三个问题:

1 . 孩子擅长做什么事?

2 . 孩子经常做什么事?

3 . 孩子做什么事时充满激情?

一般来说,这三个答案的汇合处就是孩子的优势所在。但是发掘孩子的优势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耐心和细心观察的。因此也需要家长在日常中多留心关注。

疑问3:那我们到底要怎么进行'优势教养'呢?

对孩子优势的培养并不单单只是夸奖孩子的优势那么简单,如果培养方式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

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一书中便讲述了优势培养的4大策略和3个关键能力,我们将具体展开来讲。

  • '优势教养'的4种策略:

第一个策略便是运用'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与固定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则是认为人的能力和性格是固定不变的,固定思维的人面对困难会固化地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而放弃。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和品质都是可以改变的,当遇到挫折困难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并不断寻求进步。

在孩子的成长上,我们也会运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孩子的一些优势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成长空间,因此当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优势'时,不要急于下定论,而是要给孩子成长空间,让孩子逐渐显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

其次,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古话说:'身教大于言传',在幼童时期,孩子的一举一动、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等等都是来自于父母,因此在孩子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时,或者没有自信时,家长就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并且帮助孩子发挥优势,甚至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优势,就跟着孩子一起去做,给予孩子信心,让孩子的'优势'得以更好的培养。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在一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报绘画班,一起上课。

第三,给予孩子'优势培养'的资源和支持。

这一点是指当家长在日常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孩子的某个优势后,及时地给予孩子一些有利于'优势培养'的资源和支持。

给予资源和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建议、技巧、规划、鼓励、金钱等等。而且要注意,给予孩子支持并不代表要'干涉'或者'代替'孩子,这孩子'优势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建设性的指导,但是不要对孩子进行干涉。我们要鼓励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给孩子设立合理的'最近发展区'

简单讲,'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孩子的进步空间。'优势'的发展也是有阶段的,也是需要通过时间不断强化的,因而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对'最近发展区'的设置把握一个'度',也就是要把'难度'设置在合理的空间,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优势教养'的3个关键力

优势教养的第一个关键力便是'注意力'。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优势,关键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因为前文我们说了,'优势'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就算一开始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很有优势,但是没有通过持续地训练,孩子的优势也不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而持续地训练就需要长久的注意力。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非天生优异的,需要后期的培养。因此家长要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更多的关注。

优势教养的第二个关键力是'正念力'。

什么是'正念力'呢?正念,其实就是大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当下的注意力,'正念力'能够帮助孩子摆脱消极的想法,并且能够跳动自身优势去处理问题。

那么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巩固'正念力'呢?

父母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表达当下的感受,在孩子表达感受的过程中孩子就能够逐渐产生自我观察,并且逐步确认和发挥自身的优势。

比如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那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表达出情绪:'试试想想自己有什么优势可以帮助自己的?'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优势,并且让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从消极情绪中拉出来。

优势教养的第三个关键力是'自制力'。

自制力也是优势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一个拥有自制力的人,更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练习,从而发挥出自己'优势'的无穷力量。

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优势教养'时也要注重对孩子的自制力的培养,并且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自制力消耗。

在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会越发注重还是的优势、长处,这是大势所趋,同时注重孩子的'优势培养'更能够提升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幸福感、参与感和成就感。

因而家长们,不要再关注'别人家的孩子'了,多看看自己家孩子的'优势'吧,为了孩子更加幸福的未来!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