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巴菲特通过《纽约时报》告诉世界:“我正在购买美国的股票, 而且是通过个人账户,此前这个账户上只有美国国债。如果价格合适,我会把个人的全部资金投人美国股市。” 让人遗憾的是,当天股市则继续下跌多达41%,只有940点,在2009 年3月6日标普更是跌倒666点,与最高点相比下跌了多达58%。所以在2010年5月1日的股东会上,在5个半小时里,已经80岁的巴菲特受到 了来自4万人的质问。 有人毫不客气地问道:“ 2008年10月你在《纽约时报》在发表文章号召大家买入股票,可是,现在发生这种情况,你对未来股市有什么看法呢?在你的心里多少才是一个合理的收益率?” 巴菲特则说道:我这一辈子都在从事投资事业,可是却极少在文章上谈论 股市的整体水平,直到现在也只有四五次而已。但是,现在看来,当时买入确实早了一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观念,我始终认为应该长期持有股票,在20年里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也应该长期持有股票,如果和20年的国债相比,我宁愿长期持有股票,虽然长期持有收益可能会少点,但是这也是一份相当可观的收益。 有人则继续问道:“那你觉得你在2008年购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如果你知道了当时有风险,你还会不会加大投资金额?” 巴菲特则说:“假如我当时知道了会有这种情况,我肯定不会在2008年就买入了,而是等到2009年,因为当时的股价已经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但是你要知道,我不能预测什么,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好机会,我也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机 会,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我就出手了,因为我不能预测任何事。” 其实,就在2010年的股东大会上,还有人问道:“过去两年股市大跌,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但是在危机笼罩之下,我们太恐惧了,结果错失良机。 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与历史上的买入机会相比,你怎么看待目前的买入机会?” 巴菲特的原话是这样的:“历史上,很少可以明显看出股市过于低估,有时候可以明显看出股市过于高估,不过,90%的时间股市在这两者之间模糊不清。我认为目前并非我所见到过的最好的买入机会,假如你在别人恐惧时也心生胆怯,那就根本无法做好投资。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股票每天的涨跌,不过假如你购买农场或房屋的时候,你并不会关注它们每天的价格涨跌,假如不随时关注股价走势,你反而会做得更好。 很多年之前,我的导师格雷厄姆曾经在他的书中写过性格在投资中十分重要,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他说的话十分正确。许多人并不具备可以正确应对股市上涨下跌的合适性格。假如别人告诉你要勇敢买入时你就勇敢买入,别人告诉你要恐惧卖出时就恐惧卖出,你只是券商们喜欢的客户。拥有一个农场的人不会常常考虑他的农场市场价格是多少, 也不会认为市场价格走势可以告诉自己应该怎么怎么办。其实真正的股票投资秘诀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然后忘记这件事,一直持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对于广大股民的迷茫,他说:“如果你等着知更鸟的到来,春天已经过去了。”巴菲特一反“现金为王”的主张,指出那些持有现金观望的投资者将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逆向投资,用巴菲特的话来说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贪婪的时候恐惧”,这是他多年以来秉承的一条著名投资原则。在巴菲特看来,在股市不能人云亦云,而要自己去把握机会,选择逆向投资,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