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148本书 《奇特的一生》 如果满分是10分,你给现在的自己打多少分呢? 6分?7分?8分?9分?还是10分? 谢谢你的坦诚,也正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做出改变。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 嗯,我想想。 —— 早睡早起? —— 每天喝8杯水? —— 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 —— 每天读上几页书? 等等。 你以前,也是这样按照大牛们的经验贴,兴冲冲地列出了计划清单,然后再看着它们一个个倒下的吧? 那么,你有想过背后的原因吗? —— 也许,是你的目标不够清晰? —— 也许,是你的动力不够? —— 也许,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嗯,很高兴看到你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灵遥想告诉你,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只是在复刻别人的成功人生,却不是在过你自己的人生。 过自己的人生? 是的,我们来看看柳比歇夫都是怎么做的吧! 01. 柳比歇夫: 一位践行了56年时间统计的神人 读他的介绍后,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卧槽!这人的效率也太高了吧!」的感觉呢? 并且,这位大神的业余生活可丰富着呢,学英文、读小说不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大半个俄罗斯。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奇特的一生》里,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02. 时间统计:你的时间都去哪儿呢? 与别的人相比,柳比歇夫的日记可以称得上是,嗯,千篇一律,甚至有些枯燥。 翻开他的日记本,你会发现,既没有对一件事情发表过评论,也没有讲述一天里发生过的事情,而是,详细地记录下了自己每一天里用了几小时几分钟去做的每一件事情。 所以,与其说这是日记,不如说这是一本详细地计算他时间和工作的账目,既不能勾起回忆,也没有任何密码暗语,真是够奇怪的。 然而,你知道吗? 正是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方法,成为了他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他最高的效率,而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并且,他做了整整56年! 这个方法,就是 —— 时间统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你便会发现,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你的生命,是由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 毫不客气地说,你能过好这一天,也就能过好这一生。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时间到底都用到了哪里。 我们总是真诚地相信自己是在尽力而为,认真地埋头工作,不惜放弃了休息和娱乐时间。 事实却是,在工作期间,我们同样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刷手机、闲聊、清理自己积压的负面情绪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才真正地用在了工作上。 举个例子吧。来到工位上坐下后,你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写今天要交的方案。 结果,还没提笔,同事A就走到了你的面前,告诉了你,XX地段的楼盘将在下一个月开售。这一听可不得了,正打算买房的你,立刻打开了网页,开始查找有关信息,和群里的小伙伴展开了「热切」的讨论。 等你反应过来有方案要交的时候,嗯嗯,一上午的宝贵时间,早已经悄悄地溜走了。你不就只能紧赶慢赶,甚至加班到很晚了嘛~ 所以,在这个互联网和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最好的时间管理,是保持专注。 03. 从记录时间,到合理地安排时间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叫做,未经审视的一生,是不值得过的一生。 正是有了这套简单粗暴的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才能准确地算好、设计好自己做哪些事情,都需要多长的时间,然后再不急不慢地去一件一件地落实它们。 并且,在记录时间的同时,他学会了利用任何「时间边角料」,如,搭乘电车、开会、排队、等待……来解决问题。 比如,每一次散步,他都会用来捕捉昆虫,每一次出席没什么用的会议,他都演算习题(不建议大家真的这么做),甚至,连出门旅行,他都不忘记看小部头的书。 然而,问题来了。 即使在刚入门一门学科时,你可以用「边角料」,也就是碎片化时间来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就必须得给自己腾出一块空余的时间了。 举个例子,对灵遥来说,读一篇文章,可以是在坐车、等人、等菜的时候,但是,写一篇文章,就需要1小时的专注时间了。 那么,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柳比歇夫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记录,并不断地挖掘一切时间潜力,从时间中找时间。 比如,他会先通过记录时间来明白,自己做需要高深学问的工作,一天能干多少个小时。 在此基础上,他会挑选时间,在头脑清醒的时候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休息。 在他看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定要保持专注。 比如,你在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该是真正的工作3小时,不想别的事情,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歌……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有效,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自己,都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有效时间」到底有多少。 就如同「减肥」这件事,很多人在制定减肥计划前,既不了解自己每天需要吃多少东西才不饿,也不知道自己锻炼多少分钟后就会情绪耗竭,更不知道可能打断自己减肥计划的因素有哪些,那,减肥成功,也就全靠机遇了。 更为神奇的是,在开始统计时间后,柳比歇夫的计划,也变得越来越科学。 比如,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他会参考自己的过往阅读经验,把时间大致安排好。 可见,正是因为他的统计,时间才变成了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失不见,不会消亡。换句话说,每一分每一秒用在了哪里,柳比歇夫都能查得出来,并知道以后该如何去做。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很多人尽管心里想着「我要节约时间」「我要提高效率」「我要做更多的事情」,却从未真正的出发过。 他们会参照着大牛们的经验,来安排自己的一天,给自己设下各种提升目标,却忘记了目标的执行人,既不是大牛,也不是朋友圈里的见证人,而是自己。 一切的成长,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了解。 如果你也对你的生活不满意,那么,也请从了解你的时间开始吧。 因为,你过好了一天,也就过好了一生。 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