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千古名方—逍遥散》讲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魏睦新教授的诊室来了一个病人。那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在六十多岁的老妈妈的带领下前来看病。来了之后,他一言不发。他的妈妈说,我的儿子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整天不说话,也不想跟人接触,从不接受任何应酬。魏教授发现,这位男子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眼睛非常呆滞,面部肌肉比较僵硬;交流时,有时回答一两句,有时不回答,回答也没有什么错误。通过望闻问切,魏教授觉得这位男子智力是正常的,他之所以情绪低落,可能是肝出了问题。但他的母亲却否认了魏教授的判断,因为刚做过体检,这位男子的肝没有异常。其实,西医里的肝和中医里的肝不是一回事。西医里的肝是解毒、帮助消化的一个器官。中医里的肝是不单是一个器官,更指主生发、疏泄的功能。它负责把身体的气血疏泄开。如果情绪不好的话,会影响疏泄的作用,导致郁闷,肝气不疏。肝是将军之家,主气血、津液的运行。经络好比“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交警”或“红绿灯”(肝功能)的“指挥”“疏导”,交通会一片混乱。既然肝气不舒,反映迟缓,魏教授就给他开了逍遥散。还建议他的妈妈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或请他出去聊天等。就这样,这位男子服用魏教授开的药方半年之后,并且期间配合心理治疗,整个人的状态出现明显好转,独自找魏教授复查。 逍遥散是疏肝理气的名方。逍遥散出自宋代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它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妇科方面,逍遥散也得到广泛应用。有这么一个医案:两年前,一位姓王的女士特地从美国飞回国内,专门找了中医罗大中博士的搞中医的朋友看病。王女士生完孩子之后,睡不着觉,只睡二三个小时,体力明显下降,十分乏力,非常痛苦。她在美国做过全面检查,医生认为没有大病,判断她是情志问题,应该属于抑郁症。在西医治疗没有效果又痛苦难耐的情况下,王女士想到了中医。中医诊断后得出结论:肝气不疏,而美国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也有一定的道理(尽管王女士不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妇女生孩子后失血过多,容易导致血虚。中医认为,血虚又会导致心神失养,引起失眠。逍遥散正好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 古代医案中有这样一个医案:在明代有一名男子浑身发热、咳嗽严重,看了不少医生。有的医生开金匮肾气丸补肾,有的开化痰药治肺。这都没有效果。最后,请来了当时的名医李士材。他认为发热、咳喘是由肝气不疏所引起。于是,开了逍遥散方剂,再加一点牡丹皮;患者服了两副药就治好了此病。 现在,由于竞争激烈,压力大,从白领到学生,不少人都会出现过各种心理障碍,或心身俱病。用逍遥散就有独到的疗效。魏教授曾经用逍遥散治好过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综合症。由于考试、升学压力大,他的脾气变得急躁(爱发火,喜欢砸东西),情绪越来越差,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当时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孩子的父母很着急。魏教授诊断:孩子得了考试综合症。在中医方面,考试综合症属于肝气郁结、气机调节紊乱的一个病症。这是精神压力大所导致的。魏教授告诉其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要帮助他一起减负。同时,给孩子开了一剂逍遥散。经过半个月的调理,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顺利参加了高考。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还发现对于一些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逍遥散也有明显的疗效。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或慢性炎症的影响,人们容易患肠易激综合症: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这是一种功能性紊乱性胃肠道疾病。这属于肝脾同病,因为疏泄功能出现了问题,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逍遥散对这类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逍遥散作为非处方药,在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但大家不要把逍遥散当作保健品。使用前,最好去咨询中医师。 逍遥散处方:甘草(炙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9年7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