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之道为天地母,为万物之肇始,是万物之源头。天道的力量巨大,支配世界的形成,支配万物的产生。而人却很渺小。尊祟天道,顺应天道,效仿天道,是圣人之道。无论力量如何宏大的天道,还是顺应四时,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自然规律的地道;或是“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人道都是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就可以达到合谐。如果逆道而行,犹如蚍蜉撼树,人类或人亦将受到惩罚。乱砍乱伐,毁坏山林的后果是暴发山洪,水土流失,就会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天真的状态是最符合自然之道的。人与动物之所以不同,人有灵性良心。女作家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说过人的灵性良心就是道德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处事都遵守这些道德标准的道德心。去发掘人的本能,去追求人的本真,才能接近自然之道。《道德经》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出生之初,本是无一丝杂念,无人欲之杂,这种婴儿式的天真状态,最符合自然规律,人遵循了这种规律,人与天地可共存。崇道修德不求回报,但不等于就没有回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世界是一个整体,你向外发出的一切这个世界都会回馈到你的身上。减少人的“动物性”,不执着于名利,无为于无我,无为于名利,有为于利他,不求回报,不刻意去追求有为的结果。你发出这些正能量必将有正能量的馈赠,顺其自然,水到便可渠成。胸怀宽广之“谷德”,“大德如谷”嘛,谷地既可以种粮,也可以藏污纳垢。谷德使人心胸开阔不狭隘,遇事游刃有余而泰然处之。《内经》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为无为之事可以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