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云雷的流量,德云社的坝,郭德纲有没有勇气截断众流?

 混沌指纹 2019-07-13



14b96c8b12272c16453989a298c0c9eab13c642b.jpg

怎么看相声演员张云雷给德云社的师兄弟们带来了新流量?我认为有喜有忧。

1

先说喜的一面。

首先,相声经过九十年代的生死劫,经历了几十年的沉寂,终于可以对着小品说“看看,小品明显干不过相声”了。

timg.jpg

八十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的火爆,相声就开始周下坡路。比起小品多样的服装、复杂的道具、完整的剧情。相声完全处于劣势:服装单调、道具简陋、表演空间受限。

小品在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宋丹丹、范伟这些骨灰级表演艺术家的加持下,佳作频出,火爆异常。打得相声满地找牙。94年春晚小品《打扑克》里,黄宏对着侯耀文说的那句“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噎得相声大师的儿子无言以对。

的确,贵为相声大师的儿子,侯耀文不也站在了小品的舞台上了吗?冯巩舍了相声,连续多年成了春晚小品专业户。牛群干脆转行当上了牛县长。

非主流相声演员郭德纲已经开始北漂,靠写剧本、主持糊口了。

那时,还没有流量的概念。按流量的说法,相声的流量都跑到小品和流行歌曲那边了。

风水轮流转,现在,相声演员终于可以在小品演员面前直起腰说话了。

2

其次,相声受众从最早男性为主的“钢丝”,向年轻女孩为主的“德云女孩”、“二奶奶”扩展。终于实现了姜昆努力多年的目标:抓住年轻人的心。

现在的情况是不但抓住了,而且在引导他们。

timg (1).jpg

2005年,郭德纲及德云社横空出世,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相声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郭德纲的“我”字系列相声,视角独特,包袱密集。为郭德纲圈了一批忠实粉丝。

随着德云社的壮大,岳云鹏、张云雷、张鹤伦、烧饼、孟鹤堂都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而且和郭德纲的钢丝不同,出现了“德云女孩”、“二奶奶”这样以年轻女性为主的粉丝群。

尤其以张云雷的“二奶奶”粉丝群最为特别,她们不是那种只会“噫”的传统相声爱好者,她们是举着荧光棒,跟着唱小曲的粉丝。她们把相声专场变成了演唱会,她们让张云雷的单曲《毓贞》,连续6个月排名前十。

“德云女孩”开始追张九龄、王九龙、秦霄贤这些年轻的德云才俊。她们的追星方式完全是围追堵截式的。以至于秦霄贤的搭档都要求大家放过他,让秦霄贤能够早些回家。

u=1234359662,2762844272&fm=26&gp=0.jpg

在相声最低迷的时候,这样的盛况谁敢想?姜昆努力抓住年轻人的心的目标,终于在德云社实现了。德云社把娱乐圈的流量吸引了过来。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泡吧,听嘻哈;而是听相声,唱小曲,唱太平歌词。

张云雷让她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东西。古韵古曲可以这样的迷人。这样的结果,恐怕郭德纲都没有想到。

3

再说忧的一面。

我只希望这是杞人忧天。

德云社繁花似锦的背面是,相声本业的踏步不前。郭德纲、岳云鹏已经很久没有再写出好作品了。其他人也差不多。

小曲、太平歌词只是相声里的分支,相声终究还是以逗大家乐为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设计好的包袱笑料,才是相声的立身之本。毕竟大家是为了寻找快乐,才走进相声园子的。

粉丝们对张云雷、王九龙、秦霄贤的追捧,似乎更在乎颜值一些。其实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个行业如果不靠业务吸引观众,而是靠颜值、靠包装,那么这个行业就有危险了。

比如华语流行乐坛,罗大佑、李宗盛、林忆莲、齐秦等一批势力派隐退以后,偶像派的出场就是衰落的开始。直到现在,只有流量、颜值,没有作品,装作有人气。再看看韩流以后,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哈韩?

当然,德云社杀入流量圈纯属意外,郭德纲对此也感到意外。也算是时势造英雄吧。目前,影视圈、流行乐坛被流量圈强占,小品界青黄不接,相对来说,德云社还有些真东西,所有受众就不由自主地往这里汇聚。几十年前,从相声圈流到流行音乐、小品圈的流量又回来了。

timg (2).jpg

只希望德云社和郭德纲保持头脑清醒,过硬的作品和扎实的功力,才是保饭碗的。

没有了这些,所有的浮华都是过眼云烟。流量转一遭,还是会流走的。静下心来,好好创作,用好作品作堤坝。把意外得到的流量,蓄成德云社的大水库,这才是真本事。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关注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