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契丹族建立的辽代本是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游牧民族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农业交于经济相对发达。然而,科尔沁博物馆收藏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墓出土文物,共出土瓷器30件,均为生活用具。器形有绿釉长颈盖壶、茶绿釉鸡腿坛、绿釉罐、白瓷盖罐、瓷盒、白瓷碗、青瓷碗、青瓷盘等;共出土玻璃器7件,也都是生活用具,均放置在后室,器形有瓶4件、杯2件、盘1件。玻璃器在当时极其名贵,属当时从西域进口的产品。 001
出土其他文物 契丹人发型 陈国公主和驸马随葬玉器位置图 实际的样子 陈国公主卒于开泰七年(公元1O18年)。在墓葬中,公主和驸马的脸上都戴着纯金面具。纯金面具是使用薄金片,按照死者生前的样貌打制。 这是驸马的金面具,带了一个银丝网。 这是18岁的陈国公主的面具!传说中的面似金盆! 银丝敛衣 公主和驸马枕着金花银枕,头上放有鎏金银冠,玉銙银带,玉组佩等。 公主的鎏金高翅银冠 驸马的鎏金冠 玉銙银带 玉组佩 十二生肖玉组佩,是因为玉璧上有12生肖,下面五件是小动物,把猴子换成蜈蚣就是五毒。 妆具形玉组佩,少数民族出行会在腰间佩戴一些小工具,这些演化成这样的玉组佩。 这两条鱼的形态不是对称的。 这两条是对称的。 玉臂鞲 尺寸9cm*3.4cm 现代的护臂很长,玉臂鞲不是很长,只有9cm,只能架鹰了,而且不是很大的鹰。这个玉臂鞲放在两人中间,公主的胳膊内侧,但两人的胳膊是有重叠的,不知道这个臂鞲是谁用的。如果是公主使用,那就挺有意思了,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居然喜欢架鹰打猎,可见契丹女子的爷们儿了。墓中还出土了一对交颈鹅,鹅的脖子下面有穿孔。还有一对交颈鸳鸯。对于夫妻成双的愿望,契丹民族和汉族都是一样的。 交颈鹅 交颈鸳鸯 刺鹅锥 契丹人喜欢带着鹰捕天鹅和大雁,放出的海东青拿住天鹅的头之后,把它逼到地上,落到地上天鹅往往未死,为了防止天鹅在挣扎的时候,损伤到海东青,打猎的契丹人会追上去,用刺鹅锥刺破天鹅的脑骨,杀死天鹅,这个东西是少数民族独有的器物。陈国公主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精美的玉銙丝鞓(ting)蹀躞带,蹀躞带是胡人在战国时传入中国,唐宋时成为国家官服的一部分。 陈国公主玉銙丝鞓蹀躞带 金銙蹀躞带 大约蹀躞带就是泛指上有銙(金银玉铜),下垂条带,可以悬物的鞓。陈国公主墓中有一件马具也叫蹀躞带。 银鞓蹀躞带、鞧带组合 马镫 陈国公主墓还出土了水晶杯,水晶无色无纹,桶形平底,口沿对钻小孔系金链,上配鎏金斗笠形银盖。此杯型少见,仅见于此处及朝阳北塔玛瑙杯。 水晶杯 四曲水晶杯 玛瑙碗 公主和驸马脚下各穿一双鎏金银靴。 鎏金银靴 这个就纯粹是丧葬用品了,现实中不会有人穿银靴子的。不过皮制和纤维做的鞋子不易保存,这双银鞋到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化为尘土,让我们得以看到一千年前契丹人的鞋子以及纹饰,是很难得的文物了。 玉砚台 陈国公主墓中还出土了玉砚台、玉水盂,这些文房用具的发现,说明契丹人也是重视文化的。 玉水盂 陈国公主有几个盒子,一个是龙凤纹盒形玉佩,是白玉做的,上有细阴线刻的龙凤纹,一边一个,盒子是用子母扣相合的,是可以盖上的。上面是个钮,中间有空,穿了鎏金银链。 龙凤纹盒形玉佩 螺形玉盒(感觉像个小壶)使用白玉做的,螺尾处有盖,盒身有穿孔,银丝缀绿松石,盒盖有穿孔,缀蓝玻璃珠,后系桃形玉环。 螺形玉盒 这个鱼形盒蛮大的,有23.8cm,为白玉从中间剖开、掏空。 白玉鱼形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