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八月份,李清照南下,带了十五车的书,前去金陵与其丈夫会合。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一改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转为沉郁凄婉,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反复吟唱,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就好像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便直接了断的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 这是小编最喜欢的诗词之一,不仅仅在于其格律对照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佳,更在于其描写的意境,那种凄凉悲苦之情景在脑中挥之不去,人若将己至于其中,仿佛能感同身受,感受到她当时的凄苦,各种苦楚,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孀居之苦。中年丧夫到底有多痛?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让人肝肠寸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