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学敏院士针灸治疗特发性震颤

 彼案 2019-07-13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 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30%~50% 的特发性 震颤患者有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属中医“颤证”“颤振”范畴,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曰:“颤振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石院士认为该病的病机为肝肾不足,血虚生风,与肝肾脑有关。肝藏血, 主筋;肾藏精,主骨;脑为髓之海,元神之府,筋骨肌肉皆依赖于元神的调 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髓海不充,经筋失养,则内风浮动,故见肢体震 颤。治疗以镇肝息风、滋阴养血为主。

针灸治疗

1. 治则

镇肝息风,滋阴养血。

2. 处方 

主穴:百会、三阴交、大陵、太冲、合谷、郄门、内关、太溪。 

操作:百会用 1 寸毫针 15°平刺 0.5~0.8 寸,施以捻转补法,至患者自觉 头皮胀紧感为度;合谷、郄门、内关、太溪、三阴交用 1.5 寸毫针直刺 0.5~1 寸,施快速捻转提插补法,得气后缓慢刺入地部留针;大陵用 1 寸毫针,直 刺 0.3~0.5 寸,捻转补法;太冲用 1 寸毫针直刺 0.5~0.8 寸,提插捻转泻法, 得气后留针。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4 次为 1 个疗程。

应用要点

1. 穴位选择 

百会,亦名三阳五会、泥丸宫,位居颠顶,为足三阳、足厥阴、督脉等 诸多经脉的交会穴,为督脉要穴,针刺百会有益气升阳、填髓充脑、息风开 窍之功效。太冲与合谷,即四关穴,二者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 一降,相互为用,协同作用较强,针之可镇肝息风、醒脑开窍、行气活血。郄门、内关、大陵属手厥阴心包经,均为局部取穴,配太溪以滋水涵木,三 阴交以滋补肝肾。诸穴合用,共同达到镇肝息风、滋阴养血的功效。 

2. 预后 

病情严重者随着震颤幅度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 的社会活动、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针灸治疗本病,在改善症状,延缓 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