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wenxuefeng360 2019-07-13

1

多灾多难的三姓村人

你是否想过,自己能活到多少岁?而当某一天,死亡突然降临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有这样一个村庄的人,他们早已为死亡做好了准备,因为这个村庄世世代代没有一个人能活过40岁。

这就是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中的故事。这是一部令人压抑、窒息的小说,写出了一部中国农民的生命悲歌,掩卷沉思,心中五味杂陈。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小说采用了中国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倒带”式写作像回放电影一样,讲述了主人公司马蓝由死到生的人生旅途以及三姓村的苦难历史。

全文一共五卷,依次逆向地回溯故事。第一卷讲述了村长司马蓝的死亡,第二卷讲述司马蓝担任村长后的经历,第三卷讲述青年司马蓝是如何当上村长的,第四卷讲述少年司马蓝的经历,第五卷讲述司马蓝的童年生活,一直到司马蓝的出生。

司马蓝所在的三姓村,是一个奇怪的村庄,一是这个村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二是这个村庄里的人都活不到40岁,人人都会在40岁之前患上一种“喉堵症”而死去。

为了“活过40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目标,三姓村的人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一切手段,在几代村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即使是这样的简单要求却成了奢求,无一例外的全部以失败告终。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2

“存在先于本质”的三姓村人

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盛行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战争和死亡的恐惧让人失去了心灵归宿感,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由此风靡。

法国哲学家萨特(1905-1980)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存在先于本质。对此,他打了一个比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被抛到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这辆列车来自何方,又将驶向何处,人对此一无所知。”

其次,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这个不合理的客观世界中,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生是痛苦的。

再次,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这是萨特最大的认识突破,他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改良了克尔凯郭尔等人的思想,成为了各种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

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来看,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看似荒谬,但一切都是那么合理。

深山中的三姓村,没有一个人能活到40岁,为了生存,三姓村前后四代村长带领村民进行了一系列荒谬的探索。

第一代村长杜桑让全村人疯狂地生孩子,以为多子多福;

第二代村长司马笑笑认为吃油菜能够使村民活到70、80岁,但是一场蝗灾让一切变成泡影,很多人被活活饿死,活下来的人只能靠吃野菜、蝗虫度日,甚至最后只能靠人的尸体来吸引乌鸦,捕捉乌鸦为食来苦苦支撑;

第三代村长蓝百岁认为村民“短命”是土质的问题,为了完成延长寿命的“伟业”,于是全村人都去深挖土地,结果最终却因为深挖土地使得土壤肥力下降,接踵而来的饥荒也让计划破产;

第四代村长司马蓝,希望通过改变饮水延长寿命。为了挖灵隐渠,他从自己开始,发动了人皮生意、卖淫生意,但是最后灵隐渠换来的却是城市污水。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三姓村的人,由于活着的艰难,从来只以“生存”为唯一目标,不会去思考“意义”之类的问题。

同时,三姓村的人,他们又是有“自由选择的”,为了“活过40岁”这个目标,他们穷其所能,抛开了一切羁绊,甚至礼义廉耻都不得不在这个目标下低头让步。

为了生存,男人们割下身上的皮,当做商品去交换;为了生存,女人们抛下羞耻心,到城市去卖淫;为了生存,父母抛弃残疾的孩子,用孩子尸体吸引乌鸦来填饱肚子;为了生存,蓝百岁亲自将自己的女儿蓝四十送到卢书记的床上……

在我们看来,这一切是如此的丑陋与堕落,但这不正是“存在先于本质,生存高于一切”的思想的体现吗?

在生存面前,即使是下凡的仙子,一旦为了柴米油盐发愁,也难免忘却自己的来路。

然而,不管三姓村人怎么努力,他们最后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结局,印证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生命的悖论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苦难中苦苦挣扎,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作者一次次力透纸背,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3

“向死而生”的三姓村人

海德格尔(1889-1976)是另一位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学智慧。他提出,死是此在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是人们所无法逃避的,而本真的死在时间上也存在不确定的可能性,人随时面临着死的威胁,进而产生了“畏”。此在只有处于畏死的情绪中当人们“向死而生”时,才能领会到才能超脱沉沦的境况,领会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生死的倒置往返充盈着整部小说。三姓村人永不言弃的生命力,就像生生不息的野草,他们带着中国农民特有的勤劳、顽强与粗犷,不顾一切地向着“活过40岁”的目标奋斗。

尽管死神对他们毫不怜惜,但三姓村的村民从未放弃这场与宿命的较量,凭着一股自然状态下的野蛮劲,他们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他们贫困,他们恐惧,他们无知,但他们不绝望。他们不屈服于命运,打响了一次又一次求生的战役。

正如小说中所述:”村里已经有午时的炊烟舒缓袅袅地升上来,人间的气息馨香烈烈地扑进他的鼻子里。就是这一刻,那个惊天动地的念头又一次轰轰隆隆地在脑里城墙倒塌一样响起来,人世悲剧的血色大幕云开日出地拉启了。”

这幅画面是多么的温柔,又是多么的残酷。

寻找来路,方知归途。回看三姓村人的一生,无非是拼尽全力去实现改写命运这个理想。

人生是一场苦旅:存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日光流年》

阎连科说:“我们来到人世匆忙一程,原本不是为了争夺,不是为了尔虞,不是为了金钱、权力和欲望。甚至,也不是为了爱情。我们走来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我们不能不走来,我们走去的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能不走去。”

这世上,真正可悲的不是死亡,而是我们忘了死亡总会到来。

人的一生,可能足够长,也可能足够短。真真切切的去体会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人才会理解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们都像三姓村村民一样,忙着生,也忙着死。如果像三姓村村民一样,对生死轮回的短暂习以为常,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

三姓村人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