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重蓝筹股股价目前到底处于什么状况

 地平线上的桅杆 2019-07-13

一、评判股市是否见底的基本原理

1、评判气温估值高低及股价能否再跌的原理

前几天北京的气温最低跌到了零上4度(之后开始反弹),而北京气温在牛熊转换中,牛市顶的气温(产生在7月份)一般是零上40度,熊市底的气温(产生在1月份)一般是零下12度左右,即振幅为52度左右,而每年的平均气温则是零上14度。

北京前几日气温已经从之前的最高零上40度跌到了零上4度,并且这个零上4度也大大低于平均气温(零上14度),已经将“从7月份的零上40度就一直赌气温上涨的人套得惨不忍睹”(已经被套了36度了!),所以,多数对气温变化规律不了解的人(外星人)就认为“气温已经跌了36度了、肯定见大底了、不会再跌了、在零上4度的温度应该赌气温上涨了”。请问这样的判断和操作正确吗?显然是极其错误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判断目前的气温是否见熊市底,不应该看之前跌了多少,不能与之前的气温牛市顶(零上40度)气温去比,也不能与全年的平均气温(零上14度)去比,而应该与之前或上一轮的气温熊市底气温进行对比!-------上一轮气温熊市底是多少度?是零下-12度,所以,尽管目前的零上4度气温已经很低,远远低于全年的平均气温,但我们决不能据此就说目前的气温已经处于气温底部,更不能做多气温(赌气温上涨),而应该继续做空气温(赌气温下跌),直至气温真正跌到上轮熊市底的温度为止。

2、评判股价估值高低及股价能否再跌的原理

当股市从上轮牛市顶跌到一个大众都认为的低估值位置,如何判断股市是否已经跌到了熊市底?首先,我们绝对不能依据之前的市场跌幅大小来武断,也不能根据当前的估值比股市的牛熊平均估值低多少来判断,而应该根据历史熊市底或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来判断。从估值角度,在股市熊市下跌趋势中,只有市场的估值水平跌到以前或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水平,我们才能说“熊市可能见底”了。否则,市场就还会继续下跌、投资者就应该继续做空,直至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与之前或上轮熊市底估值水平一样。

二、主要蓝筹股上轮熊市底估值水平即目前估值水平对照

既然股市需要跌到之前或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才可能见底,因此深入了解之前熊市底或上轮熊市底的股市估值水平就变得极其重要了。下表就是重要权重蓝筹股在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水平、以及2018-10-18日的上证2486点时这些权重蓝筹股的估值状况对比表。

从该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工商银行在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是4.27倍,2018-10-18日收盘是6.37倍,高出上轮熊市底49%;(2)万科A在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是4.76倍,2018-10-18日收盘是7.20倍,高出上轮熊市底71%;(3)贵州茅台在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是8.08倍,2018-10-18日收盘是24倍,高出上轮熊市底197%;(4)中国交建在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是4.76倍,2018-10-18日收盘是8.64倍,高出上轮熊市底81%。。。。。。上表中,2018-10-18日的估值平均高出上轮熊市底51%。也即,这些权重蓝筹股若想跌到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水平,股价需要平均再下跌33%。当然,考虑到未来的熊市底极可能产生在2019年的6月或2019年的下半年,而上述权重蓝筹股在2019年业绩平均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业绩增长可降低市盈率),因此,考虑到未来业绩成长性因素,跌到上轮熊市底的估值水平,上述的权重蓝筹股平均跌幅应该不需要再下跌33%,再下跌25%左右似乎更为合理。

注:

1、上轮熊市底比较特殊----有两个熊市底:非权重蓝筹股的熊市底是产生在2012-12-4日的上证1949点(参看深综指、中小板综合指数),而多数权重蓝筹股的熊市底是产生在2014-3月(参看上证50指数)。上述现象是由股改实施权重蓝筹股重新定位造成的。

2、由于2005年6月熊市底时股市还未进行股改、未进行全流通,2008年10月熊市底全流通才刚刚开始进行,因此,那两次熊市底的“权重蓝筹股估值”相对较高,对目前股市的“权重蓝筹股在熊市下跌中估值应该跌到什么水平才合理”没有参考价值。而2014年时股市已经完成了全流通,因此,2014年3月的权重蓝筹股熊市底的估值水平对我们判断“目前权重蓝筹股估值是高还是低”才具有参考价值。而上表就是典型权重和蓝筹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与2014-3月熊市底估值水平的对照状况。

三、媒体感觉“沪市A股估值水平已经比欧美股市估值水平低”的解析

1、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都已经降到16倍了,已经接近甚至是低于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了,所以我们的股市目前估值已经极低了,已经极具投资价值了。这样的比较正确吗?

我们评价某一市场估值的高低,不但要看平均估值水平,还要看市场的组成状况。这就比如中国的粮食市场80%是玉米,90%以上时玉米、高粱等粗粮,而大米、小麦、大豆等细粮所占比重极小,只有10%,粮食的平均价格是1元人民币1斤(玉米的价格大致是0.9元1斤,大米、小麦、大豆的平均价大致为3-4元1斤)。而美国的粮食市场,90%是大米、小麦、大豆,而玉米和高粱的比重仅仅占10%,它们的粮食市场平均粮价是2元1斤。这种情况下,请问我们能说“中国的粮食市场目前平均粮价仅仅1元1斤、比美国市场的平均粮价2元1斤低一半”,所以中国的粮价相对于美国的粮价已经属于严重低估、后期应该大涨?得到这样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粮食市场的粮食结构与美国粮食市场的粮食结构严重不同。

股市也是一样,目前的沪市,占两市总权重85%以上的股票主要是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大建筑、地产股,钢铁、石化、水泥、建材股、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交通运输、航运、海运股,当中以银行股的权重最大。这些传统行业股属于天生的低市盈率板块,在欧美股市的合理市盈率绝大多数就是4-5倍。而在美国股市,像微软、苹果、百度、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高科技权重股所占权重往往更大,而这样的市场结构应该更支持相对高的估值。这就比如前述的银行、保险、券商、大建筑、地产、钢铁、石化、水泥、建材、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交通运输、航运、海运等权重股全部从沪市退市,之后换上腾讯、苹果、百度、亚马逊、阿里巴巴、网易等权重股进入沪市,请问沪市此时的合理平均市盈率会达到什么水平?应该至少高出一倍。

所以,评估股市的估值水平是高还是低,不仅要看平均估值水平状况。还要看股市股票的结构状况,更要看目前的股市估值与历史熊市底估值水平的对比状况。

2、2005-6-6日上证998点熊市底,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折合成全流通状况为23倍;2008-10-28日上证1664点熊市底,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为21倍;2012-12-4日熊市底属于“高估值熊市底”,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为29倍,而当时的权重蓝筹股并未见熊市底,权重蓝筹股的熊市底延后到了2014-3月(注:权重蓝冲突的熊市底经常会延后,即熊市见底后它们往往会横盘半年至一年,之后才发动行情。见当时的中国联通走势及宝钢股份走势等)。

截至2018-10-18日收盘(上证指数2486点),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为27倍。参照之前的正常全流通状态下的熊市底估值水平,再考虑到当前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走向,未来熊市底的两市全部股票中位数市盈率合理估值似乎应该在20-24倍区间更为合理。这种差距状况与上面列表中的典型权重蓝筹股目前比合理熊市底高估即后期需再跌幅度状况大致一致。也即,从平均估值角度,未来熊市底的估值应该在2018-10-18日(上证2486点)估值水平基础上,平均再降低(下跌)20%左右。

以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