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FTCM

 Kimtsai 2019-07-13

黄煌老师的门诊一日

分类:体质学说

王建华

各位经方同道、老师们,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黄煌老师的门诊一日》。我做为一个记录者、学习者、旁观者与大家分享一些学习的心得,给大家分析一下黄煌老师是如何开方、看病的、如何把他的学说应用到临床的。我学习中医的经历比较单一,我99%的中医和理论都来自黄老师,愿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学中医的缘份缘于多年前得了一种病:夏天膝盖冷痛,大腿酸痛和刺痛,经西医用过一个多月止痛药无效,后来到省人民医院看专家号,专家开了右归丸,可是效果也不太好,因此迷茫于现代医学和古代医学都无法解决问题而开始看书找答案,看了很多中医书自我判断为肾虚并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读到脾主四肢时又考虑脾湿,吃了一段时间的参苓白术散也没效果。

有一天,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叫《中医十大类方》,作者是南京人,我便开始阅读,看了一会就被吸引了,作者把人分为很多种,桂枝体质,柴胡体质,麻黄体质,半夏体质等。我小时又白又瘦,又易感冒咳嗽,可能是桂枝体质,在大学和到工作后又变了,书越看越有趣又不知自己是什么体质就去黄老师处挂号看病。

看诊时,黄老师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回答说我腿痛,黄老师问怎么痛法,什么时候痛,我说,随时随地都痛,冷痛。黄老师又问关于睡眠和饮食,那时我梦特别多又是恶梦。黄老师看了我的舌头和把了脉后说,你的体质是好的,脉是滑脉,您内心的压力是大的,那时我并不认同,我不认为我有压力,还说我很喜欢笑,当时黄老师说,您的笑容下隐藏着一丝忧伤。后来觉得有道理,我在一家机构教英语和各种各样的课程,压力很大,因为教学时非常快乐也就冲淡了备课的压力和付出时间的痛苦。

我吃了黄老师开的方七天之后我的脚不痛了,一开始还不相信,后来真的不痛了。黄老师认为我的疼痛是压力引起的,且伴随脉滑,梦多,恶梦,故用温胆汤,我很震撼,从那时开始对中医有新的认识。传统中医有阴阳五行很多理论,黄老师却用简单现代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问就解决了我的问题,从此我开始认真看黄老师的书,经过半年每天认真看书也懂给自己药和给朋友家人调理。

黄老师收了我为徒弟,我并幸运地被承认为正式的徒弟。我的经历给我的启发就是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很重要,很多医生用平视的角度看病人,黄老师是用俯视的角度和多角度看病人,提倡立体思维和方-病-人思维,即什么方用于什么人,什么方用于什么病,什么人会得什么病。

下面分享的是我在黄老师门诊上记录的病例,

第一例: 腹泻多年,寻医问药无数都没效果,程度严重到只要公交车有风从缝吹进来就腹泻,一上地铁有空调则腹痛,医生以健脾温阳而治,05年至今8年苦不堪言。这病人脉滑,腹肌紧张,黄老师认为不应该用健脾温阳,不能因为腹泻一个症状就定位,要用立体的思维,从脸型,脉搏,腹肌定位。 我师兄李永讲过柴胡体质,柴胡体质的人,柴胡脸,腹肌紧张,腹诊很重要,故黄老师定位为柴胡体质,他的腹泻是肠道的敏感,黄老师对病人说,您05年出现症状,应该是04年遭受了痛苦,通常,黄老师说完这样的话,病人就会流泪。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医生语言的安定力量。黄老师会看着病人的眼睛,用很缓慢的语气说,此时病人会高度集中注意力,病人会一下子被击中。

这类病人要么是半夏,要么是柴胡,而这病人是柴胡体质,一听就开始哭,说其父亲04年肝癌去世,对他打击太大。通过腹诊,表现和陈述,黄老师给开了解郁汤,病人还伴有舌红,对伴有舌红和剑突下有压痛者,黄老师会加栀子,这一病人还加了干姜,红枣。毕竟是有腹泻的症状,其基本方为解郁汤加栀子,干姜,红枣。这一例提醒的是,可以根据病机分析,但只根据病机分析会太单一。

若看人体质,脉搏,腹诊加上看治疗史,疾病史和情感因素,这才是对人做的非常好的治疗,因为,人是情感动物,社会动物,不是机器。群里有个兽医,给动物看病,觉得动物也是有情绪的。

第二例:血友病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眼睑充血,面红唇红,有脚气。论病,血友病的经方很难选。论体质,肿胀,眼睑充血,面红唇红,有脚气,体质强壮,面黑有油光,属热性体质。黄师处方:黄连解毒汤

这个病人复诊的时候我也在,他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黄老师曾说过,虽然此药方并不能根治,但是能控制出血,近期疗效不错。血友病是遗传病,只有不断的输血才能够小安,所以呢病人特别痛苦,但是经方用这么简单的药方就能够撬动如此大病,值得关注。黄老师的入手点还是他的体质。所以我比较喜欢黄老师的理论,用的效果也不错。黄老师的理论有几个特点,一是安全(根据体质用药);二是直接;三是简单;四是有效;五是可复制。黄老师的经验我们学了就可以用,完全是可以复制的。因为有的医生特别好,可他们的经验难以复制。而说到安全,今早有位学生问中医是否有效,因为她老公以前严重怕冷,于是找了位擅用死四逆汤的中医看病,前后看了五年,一直服用四逆汤,突然有天去世了。这显然是误诊,应该与其体质不附,可能并不适合四逆汤。我们看病,首重安全,有效。

第三例:掌跖脓疱病。这个病很痛苦,手掌通红,破裂化脓。这个病人看了四次,第四诊时手已经好了,脚还差一点。初诊时的特点是手足疼痛,入冷水加重、化脓,便秘和失眠。体质无其他特别的特点。药方是桂枝茯苓丸加薏苡附子败酱散再加制大黄,效果非常好。15剂后疼痛缓解,从吃药起就没化过脓了。局部还有些脱皮裂口,但是大便通畅了。那黄老师的着眼点是什么呢?第一个,手足的冷、痛、红,再看了病人的舌下静脉,腹诊,加上腿诊,可以判断这个病人是有瘀血的,用上了基本方,桂枝茯苓丸。然后便秘重,用制大黄。病人有化脓的特点,所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我们知道,薏苡附子败酱散是用来治肠痈的,治疗肠痈还有大黄牡丹皮汤。但是大黄牡丹皮汤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肠痈,偏热性的,而薏苡附子败酱散是用于偏寒性的。这个病人没有明显热证表现,而且有肌肤甲错及皮损,所以加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效果非常好。方子基本没有改变,只有一次将制大黄换成了生大黄,就基本上把这个严重的疾病治疗好了。

我自己也有一个案例,也是掌跖脓疱病。我在看这个病人的时候就想黄老师是用桂枝茯苓丸加薏苡附子败酱散。现在我把病人手给大家看看,再描述一下病情,大家看看用什么药方。这个病人手是通红的,腿的皮肤是干燥的,人是瘦长型的,年纪50多岁,还有胃不舒服,泛酸,飞蚊症,偏头痛20余年。如果跟黄老师学经方会发现, 黄老师有一些经验方,经验方的重复率、可复制性非常高。但是不能说黄老师这么治我们一定要这么治,因为每个药方的使用都必然有指证及病人的体质特点。这个病人和刚才的病人不一样,她也有桂枝茯苓丸证,可她又有一些免疫系统的问题和一些血水方面的问题(飞蚊症属于血水问题)。有头痛,又是瘦长型的柴胡体质,所以药方用的是柴归汤加桂枝茯苓丸。效果也非常好,大概吃了10剂就缓解了,一共吃了30-40剂就好了。给你们看下好的手,皮损没有了,手的血色也正常了。我用的不是黄老师的方,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还是应该辩体质,辩方证,这个是基本原则。那这个病人能不能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呢?也可以一试,但是这个患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免疫功能失调,柴归汤证非常明显,再加上瘀血证,还没有用上薏苡附子败酱散来做修复皮损及化脓性皮肤的研究时就已经好了。

补充一句,黄老师治的掌跖脓疱病的病人在第四诊时说他们公司最近组织体检,他体检的数据是这十年来最好的一次。可见我们在治病时也调理了病人的体质。

第四例: 七十岁的老人,每天早上跑步五到十公里, 俯卧撑一次能做五十个,声如洪钟,他的主诉是心慌,夜夜心慌,胸闷,眼睛干涩,尿频尿急,有时无故摆头,神情恍惚, 容易说错话,。我们不能看到尿频尿急就用肾气丸之类,要看他的体质,他七十岁有这样的体力很不容易,而且他的声音很响,那胸闷心慌很明显表现出來的是热性体征,而神情恍惚,包括说错话,谵语,黄老师讲这是火毒之盛,上扰神明,神昏错语。他用的是什么呢?还是黄连解毒汤,效果也很好,用其它的方如镇静安神的,潜阳的可能不象黄连解毒汤直接。可能有的医生会想,长期用黄连解毒汤是否不好,是不好,黃师开的方药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服法很有特点,隔日服法,二分之一服法,三分之一服法,五分之二服法,包括节气服法,在节气的前后服,并不是一方用到底,每天都大量的吃。人是有自身的调节功能,自愈功能。很多时候我们经方根据他的症状及体质做一个安全的帮手, 且不会帮的太少也不会过多,只是适当的。黄师的用方比较简节,而且用的量也不是特别大,加减也特別少,因为用最精纯的药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病人用黄连解毒汤是这样的特点,至于他吃了十帖之后,二十帖之后究竞怎样改变,怎样换方,那自有他的体质的改变,症状的改变,到时再谈。虽然经方的体质可以了解他的过去,甚至预测他的未来,我们看病的时侯可参考他的疾病史, 但最注重的是当下,当下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当下的体质, 感受 ,情绪和症状,它是我们经方最重要的作用点。

第五例:脑发育迟缓的小朋友。他2岁时初诊,不会说话,不能用眼神交流,现在医学没有办法,家人找到黃老师。后在半年里断续服中药2亇多月。在门诊看到时,孩子3岁岀头,可以喊爸爸妈妈,会生气了,会拿玩具了,说明脑部开始发育了。黄老师给他用的桂干龙牡汤。当时虽然没有记录小朋友的整个体质特点和状态,但从黄老师的用方可以看到小朋友应该是桂枝体质。会有心烦,身燥,汗出,精神萎靡,舌苔淡,脉虚弱。半年吃药用了300多元钱。另外小朋友会常常发烧,父母常带他去挂水,黄老师严肃地讲,一定不能挂水,最好是先烧一烧,然后用中药处理。我当天看到黄老师原方里加了山药。                      我这5年在黄老师这儿看到脑发育迟缓,脑瘫的小朋友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常用的有桂干龙牡汤和柴胡龙骨牡蛎汤。我亲眼看到有亇5岁多小朋友,在诊室里开始走路了,走给黄老师看,一个美国医生跟诊抄方,我做翻译。原来5岁时不能站立,不能走路,不能说话,喝药半年后,可以走一小段路,说简单的词汇了,效果挺好。那么什么时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什么时候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家应该能够了解。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例如一身尽重不能转侧,有惊恐,看体型,表情,柴胡体质,可以和桂枝方鉴别。

第六例: 一个男性,体质状态看起来不是那么有力。他是来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主诉是经常头痛,腹泻,容易醉酒。象这样的体质,加上做生意,应酬多,喝酒多,容易头痛。虽然底子比较壮实,但看起来不那么有力,脸色较暗红,这是湿热的表现。

黄老师在问诊时常问:你在醉酒时的表现是什么?因为一个人在醉酒时的表现通常能反映他的体质。醉酒时有的人或头痛,或呕吐,或暴怒,或困倦,或口渴,或腹泻,都有特定的表现。这个人是湿热体质,醉酒时头痛,腹泻,黄老师一般用“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肉桂。因为有湿热,葛根证有下痢,黄芩黄连证有心下痞,心烦,这种病人的血糖大多会高一点,容易疲劳,头晕。

这个病人虽然主诉是性功能障碍,但结婚多年无子,其实是来治不育的。这样的不育证很多人会用补肾的方法,但这个湿热体质的病人如果用壮阳补阳的方法会越来越糟,湿热的症状会越来越重。而用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肉桂效果则会很好。

不育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芤脉的,男子失精家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肾气丸。还有些病人脸色黄白,无光泽,松软浮肿,口渴多汗,用五苓散比较好。我自己常用五苓散治疗不育证,效果不错。所以我们治疗疾病要分型,哪几种体质容易得这种疾病,用方要对应体质。就像学英文一样,我们要有词库,字库,大脑里要有一大堆武器,要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碰到一个病人,只要他说出一个症状,病名,我们大脑里就要有一大堆的武器出来相对应。我们医生可能都有很多武器,但是不用,为什么不用呢?,可能是不够系统,不知道怎么用。

第七例: 病人,男性,三十二岁。他的手臂有湿疹,脸上有斑,耳鸣,睾丸坠胀多年。他的症状特别多。这样的病人我们如果来对病治疗,比较麻烦,而对症治疗就相对容易,而且疗效会很好。如果我们再搞清楚他的体质特点,那可能一下就概括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医的证的一个特点,特别是黄老师这里的特点。黄老师在问诊的时候发现,他的父亲有腹膜纤维化,母亲有硬皮病,可见他们全家都有免疫系统的问题。那么这个病人,就应该从免疫系统考虑了。从他的体质特点,从他的疾病史,遗传史。

黄老师用的方非常简单,用的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这个病人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黄老师的门诊上这样的病人特别多,而效果都出乎病人的意料。因为这些病人很多是看过很多西医,找过很多专家,跑遍了南京上海北京大医院,没办法,最后找到黄老师,发现很短的时间,就有不错的疗效。我觉得比较难能可贵的是什么呢?因为我做老师我知道,我在新东方做英语老师,我们很多老师讲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学习方法,根本跟他自己就没有任何关系。他自己不是这么学英语的,他自己不是这么解题的,他自己不是这么准备考试的,他却编了一套理论让学生来做,这个完全是脱离的嘛。所以他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了。可是我在黄老师门诊,我看,黄老师治病的方法,就完全是黄老师讲课的内容,黄老师书上写的东西,就是黄老师用的东西,所有的黄老师的心法,逻辑,思维,都是可以找到的,可以验证的,可以重复的。这点我觉得是很难很难的。

我们也看到有些医生的医案,他们讲的是他的理论,包括一些经方医生,他讲的是经方,可是看病的时候,加减方比经方本身的原方还要多,所以他自己可能对自己的临床和理论的结合也不是那么好的,那我们去学他的东西,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希望。总之我看到的,我只能讲我所看到的黄老师讲的,就是他所写的,所实践的,我也是完全根据黄老师的思路来治病的,到现在为止,疗效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八例: 30岁的偏头痛女性,服用止痛药多年。表现是:脸色黄,舌红,鼻子里有水泡,脉滑数,记忆力不好,小叶增生,而且有突发性耳鸣,根据她的脸色和脉搏,确定这个女性是比较热性的,体型是柴胡体型, 包括耳鸣偏头痛都属于柴胡带, 基本可以明确是火柴胡。黄老师用的是荆芥连翘汤。当然像荆芥连翘汤,黄苓解毒汤这类清热的药,是很少让病人每天吃很多的, 可以隔天服用或者服用三天,停药两天的“三二服发”。一层一层的拂去那些烦热。如果我们大量服用这类药,病人会不舒服,而且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用药需要一个度,一个安全合理的度。 这类的病人,年轻女性特别多。这样的病人黄老师总结了一下,女性称之为“火玫瑰”,男性是“臭男人”。

第9例: 一位风湿性疾病病人。病人每天腿酸胀。他自述腿酸胀像爬完山的感觉。他有亇特点,他的体质是柴胡体质,小柴胡,风湿性疾病,年纪比较轻,40岁左右,这也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基本方是柴归汤。这个病人跟别的病人不同,他夜尿很多,眼睛充血非常严重,还有脚气。黄老师用的是荆芥,防风,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即荆防柴归汤,另外病人有明显内热,根据方证,黄老师加上栀子柏皮汤。黄老师研究发现,黄柏对于痹症,热性的,湿热的痹症,风湿性的疾病效果是很好的,有时候药量会用得比较大。这个病人和我们之前讲的柴归汤有什么不同,和荆防柴归汤有什么不同,和荆防柴归汤加上栀子柏皮汤有什么不同。这一退一进,一进一退都是有讲究的。黄老师几乎所有的医案都是这么用的。每加一味药一定要有道理,每减一味药一定非常慎重。绝对不是随机的,想当然的,加三味药想清亇热,减去四味药因为不咳嗽。一定要有根有据,实实在在。

第十例: 12岁男孩,体质不错,壮壮的。主要症状是幻听,每天觉得别人说他的坏话,从早到晚,而且有乏力,呆坐。黄老师用的基本方是温胆汤,可是他有舌尖红,出汗多,黄老师加了栀子,因为每天呆坐,又加了麻黄,所以用方是温胆汤 栀子 麻黄,这个麻黄是用来刺激他的神经的。其中用了法半夏30克。

我治疗过一个类似病人,效果也不错。这几年我治疗至少五个抽动症病人,全好了。常用的药方是温胆汤,除烦汤,半夏厚朴汤原方,也用过解郁汤。黄老师书上的止痉散我用了一例,孩子反应特别大,抽动特别厉害,我就减了量,让他吃一点点,基本也好了。最厉害的一例是一个高中生,特别壮实,他一到考试就发,手不停的抖,他就用铅笔来插自己,这么严重的小孩也治好了。

我对抽动症和幻听的小病人,提的第一个要求都是给父母的,我觉得这些小孩多数是压力引起的。如果父母改变了,父母改变对孩子的态度,改变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改变父母自己的行为习惯,甚至语言和表情,都可以让孩子的压力得到缓解,再加上吃半夏类的方或者柴胡类的方(主要是半夏类的),效果都不错。

有一个四川病人,我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表情属于紧绷状态,看病时孩子都偷看他们。我就劝他们很多。他们就回去反思,每天改变一点,接着他们就发现,每天改变一点点,小孩的抽动就少发作一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小孩的紧张就消除一点点,慢慢就好了。

以下是我和我的学生的医案

男性,高血压。之前是170/130,,现在130/90。高血压的药都停了。病人头发白,三十八岁,工作压力大,不属于柴胡半夏体质。明显的脸色灰白,容易腹泻,脉沉弱,这个就是用附子,我用的真武汤原方,后来应该还加了五苓散。我看病和黄老师一样,看是什么人再对应用什么方,就象邮递员一样,他送信,报纸,要先找到那个街道,就是体质,然后再找门牌号码,就是方证,所以精确率很高。即使没有找到门牌号码,他先确立了整个大方向,就不会偏离太远。这就是体质辩证的一个好处。

这个微信里的咖啡中医课也是我。我根据黄老师对我提的要求,开了一个课程,教一些大众的简单的家庭用方。这位学生给他患高血压的爸爸用的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上葛根川芎,他可能觉得葛根川芎对应高血压,而他确定他爸爸属于黄芪体质。后来我去广州遇到了他爸爸,发现有明显的瘀血证,就加了桂枝茯苓丸,去掉葛根川芎, 血压降到120/70。     

70岁老爷子,个子不高,但结实有力,肤色略黄黑,眠好。喜食肉,米面。容易腹泻,患中耳炎50余年,稍一沾水就有大量分泌物,每天棉签掏耳。并有腰痛。对应其体质,开葛根汤,2个月后中耳炎愈。

Sav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