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饮一杯无?——玳香苏饮

 并不hy 2019-07-14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可香我不需花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饮料,大抵有茶酒两种,细分亦各自品种繁多,茶有禅意,酒带豪气,但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被称为“饮子”或“熟水”的饮料,一种用植物或其果实作原料煎泡而成的饮料。不知道大家听过没?

如果有仔细看《清明上河图》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有多处卖饮子的摊子,上面有遮阳伞,吊着“饮子”或“香饮子”的小招牌。

赶路人渴了,也许会坐下,点上一碗汤饮,消暑解渴。这个其实很现代是不是?

古代人把这种饮子,又叫熟水。

据传,不仅民间饮子店风行,宫廷也一样,当时的翰林院,还曾专门组织御厨、御医对各种口味和功效的熟水进行品评、排名,排在第一的是紫苏熟水。紫苏气味芳香,能祛风寒,又可行气宽中止呕,还能解鱼虾蟹毒。

文学圈一样爱熟水。

婉约词人李清照,也是熟水达人。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她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里起码提到了两款熟水。

一款是豆蔻熟水

一款是木犀汤

如何制作熟水?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沸滚汤在瓶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堪。香若用来年木犀或紫苏、须略向火上炙过。方可用矣。”(出自《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类》 )

最好奇莫过于紫苏熟水了

方如下:紫苏叶,不计多少,须用纸隔焙之,不得翻,候香先泡一次,急倾了,再泡,留之食用,大能分气。只宜热用,冷伤人。(出自《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类》 )

大多制作熟水的原料,都有芳香化湿的功效,在夏日饮用,有助抗暑。

我想了一下,为什么紫苏熟水这么受欢迎?

夏天,一是热,二是湿。

湿热重的人,易胸闷,紫苏芳香化湿。

暑天热毛孔开,汗多,气随汗外泄,人累,热饮补水(或者有加糖或其他药物)解乏。

暑天,饮食易腐败,吃坏肚子腹泻,紫苏熟水还可以治解毒止泻止腹痛。

自宋以后,明清一样流行熟水,原来的单方,也慢慢发展成复方了。

到了现代,就是各种饮料了。

我们大广东,更是各种凉茶盛行!

黄振龙,王老吉,廿四味,斑痧茶,五花茶,等等等等。

范伊森,你有没有什么凉茶方啊?

当然有啦,前面我不就分享过吗?

玳香苏饮

代代花(玳玳花)3〜5克

香橼3克

紫苏10克

橘皮(陈皮)6克

炙甘草3克

上面五味药,清水稍洗一道,再加水600毫升,煮沸1分钟滤掉药渣倒出即可,加冰糖适量,可分出四五杯,待水变温即可饮用。不要冷服哦,要热服。

代代花:性味甘、微苦、平,归肝、胃经。能理气宽胸、开胃止呕。主治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胃痛、腹痛。

香橼:辛、苦、酸、温。归肝、肺、脾经。能理气降逆、宽胸化痰。主治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

紫苏:辛,微温,无毒,归脾经、肺经。能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主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呕吐,妊娠呕吐,胎动不安,鱼蟹中毒。

橘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痰湿壅滞咳嗽气滞。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作用广泛,用以心气不足、痰多咳嗽、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热毒及药食中毒、缓和药性。

以上五味,药性平和,均为药食同源之品。

香椽与陈皮,是果子类的,九制陈皮还吃得少吗?

紫苏,这个我们客家人都当菜了,跟芹菜香菜一样是调味品。

代代花现在根本就是花茶了,很多人用来减肥。

甘草,这个不用说了。

这五种食品,组合起来,用于夏季,湿气重,胸闷,肠胃不舒服,气滞,同时,可能空调吹多了或下雨淋湿了,着凉感冒了,喝一杯,就舒爽了。

但是你不想煮怎么办?

那范大夫就煮好喂你嘴里吧!

No no no

我还是做好卖给你吧!

声明:这是一篇硬广。

请拭目以待,正品将于8月上市。

本品为固体饮料,不可替代药物,但是冲了开水,就相当于古人的熟水了哦,你不用穿汉服,只要端起杯子享用,即是风雅宋人。

好累啊,我真不是写广告的料。

取名玳香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字面意思,成份有代代花、香橼、苏叶;第二层,是以药食同源的成份,来代替香苏散。

至于怎么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