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趋利是人类本性中最显露的特征?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07-14

人类的趋利特性包含两个层面: 动物性趋利和社会性趋利,其中动物性趋利是社会性趋利的基础,而社会性趋利则是经过人类社会价值观修饰之后的动物性趋利的一个延伸。

动物性趋利: 人类首先是动物,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祖先尚未形成社会以及文化价值观,完全没有“残酷,善良,义道”这类人类特有的概念。彼时的人类先祖动物性很强,基本上依靠个体在这残酷复杂的世界上生存下来,生存是生命的最高目的,压倒一切,而要生存,方法只有一个:“趋利避害”。

所以对于动物们来说,无所谓任何道德和谦让,猎杀和避免猎杀就是他们的全部日常生活,动物的母性以及抚养后代过程中的某些牺牲精神,其实依旧是动物性而已,本质上是为了更好的延续生命而已,并无我们想象的任何道德因素在内。

为了更好的趋利避害,变成动物们的一种稳定的生存技能,趋利避害逐步变成了动物的一个本能、一种天性,无需特别打扰学习,天生就会趋利避害,否则这个物种就可能会灭绝。

当人类祖先逐步进化成现代人类后,社会性大幅度增强,并逐步演化出文明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对人类的动物逐利天性进行了异化与修饰,并演化出“人道、人权、慈善....”等非逐利观点,人类进入社会性逐利时代。

社会性趋利:当人类科技生产力大增后,科技为人类提供了全面保护,替代了动物性趋利,多数人类不再为了生存而进行简单的动物性趋利活动,而改为社会性趋利。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在不严重违反道德规定下,继续进行各类趋利活动,这些活动中开始包含精神趋利部分,可以为了荣誉、名声、权力或价值观等等而趋利。

人类利用社会性趋利继续为自己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空间和精神享受,同时又避开法律和道德的压力。其中法律因为有着巨大的惩罚压力,成本高昂,社会性趋利受到巨大限制,但在道德领域,人们只承受较低的谴责成本,所以很多社会性逐利活动会经常性违反道德规定。

社会性趋利是动物性趋利的一个延续和发展,是在大自然竞争规则下,继续加入了社会竞争的各类规则、条件的一种趋利活动,是人类动物性趋利天性投射到社会学领域的一个变种,既然是天性,也就无法完全避免的。

趋利性异化: 异化是个哲学概念,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蕴含着否定自身的倾向,人类也包含异化趋势,因此社会演化出的“人道,人权,慈善,牺牲,道德清楚”等价值观,这都是反进化,反趋利天性的,但这种趋利性异化只是对人类趋利天性的一个修饰而已,不能彻底改变人类的趋利天性,毕竟天性是数百万年形成的,不可能短时间改变,当竞争压力增大、生存条件恶化的时候,人类的趋利性中动物性的一面又会迅速增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