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一整天手机不离手,一旦电量低就变得焦虑不安,对学习运动等统统提不起兴趣。想与他沟通交流,也是三言两句应付了事。有的孩子甚至熬夜玩手机游戏,白天上课昏昏欲睡,一到课余时间,几个小伙伴就急忙聚在一起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荒野行动”等“吃鸡”类游戏,原来的优秀学生成绩一落千丈。 回想当年,80后、90后小的时候,课余时间大都是亲近自然和运动,偶尔的电视节目、电脑游戏也是能够被家长控制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也由电脑端演变成手机移动端占主流,移动化让游戏的隐蔽性更强,公共网吧尚能做到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现在家长想管控可就更复杂了。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假如家长孩子自顾自的玩手机,长期缺乏正向交流,孩子遇到困难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解决,自然容易抑郁。实验还发现从幼儿期就开始打电玩,一天两至三小时,每周至少四次,长达十年以上的人,大脑前额叶的β波呈低落状态,他们的脑电波同老年痴呆症患者非常相似,学术界称之为「电玩脑」,严重影响大脑健康发育。 如此严峻的”孩子争夺战“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1.制定规则严格履行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这类含糊不清的规则,“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明确,也更容易衡量。同时需要明确具体时间,比如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并需要家长严格监督,落实奖惩措施。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很多对手机游戏上瘾的孩子,最终原因大都来自于父母。可能当初为了安抚情绪,让年幼的孩子过早接触到手机等电子设备。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与同龄人交往,参与户外活动,扩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好身体。 3.家长以身作则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旅行手机使用规则,家长可以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多多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与孩子一起发现更多乐趣。 4.坚定的态度 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已经开始实施解决孩子玩手机的规则时,态度一定要坚决!如果孩子违规,惩罚一定要做到!不能因为一时的心软放纵而让孩子最终陷入手机游戏的世界,从此脱离了现实。 |
|
来自: 松影融雪 > 《习惯养成/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