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读】皇汉医学019:药剂温度把控&瞑眩现象

 369蓝田书院 2019-07-14

论中医方剂有适宜加减其温度之理

虽适证之发表剂,若不热服温覆之则难发汗;缓和剂不温服则其作用不透彻;对于阴证温热剂,若不温服则其效不显;镇吐剂不使其冰冷而微量频服之则不能达其目的。是余实验上的事实之证明也。然中医以煎剂为主,故服药之冷热,应病证之种类使其适宜。西医方是否因剂型之异,将此重要问题置之度外,甚且宜热服温覆之表证,不惟投以冷性之水药,更敷以冰囊而阻止其发汗之机,往往诱起卡他性肺炎。对于宜温服温覆之阴证之假相的体温升腾,亦每敷以冰囊,遂使病者陷于死地。非所当施而施之,岂非矛盾卤莽之甚矣?

论中医治疗中瞑眩症状之发起者为原因疗法之确证

《尚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是为前人未发之真理,而亦医者、病者所信服之金玉良言也。中医方剂服用后,往往其反应有不预期之不快症状出现,是即称为瞑眩者也。因呈此等症状时误认为中毒症状而疑惧者,不乏其人,其实似是而非之甚者也。若为中毒症状,则理当随服药之后而益增恶。瞑眩者,不过为药剂之反应现象,其症状为一时性,片刻后此等症状固即消灭,而本病亦脱然痊愈矣。今举一二实例于下而详论之。余曾用半夏厚朴汤于重证之恶阻病者,服后反大呕吐,然须臾而吐止,绝食几于数十日之病者欣然进食矣。由此观之,则服药后之呕吐为此方驱水毒作用之反应症状明矣。又此病镇吐之后,随腹证与以桂枝茯苓丸加川芎、大黄,数日之后,腹痛大发并子宫出血,同时排出葡萄状块胎,不数日而如故。由此观之,则服药后之腹痛及子宫出血者,为此方之驱瘀作用之反应又了然矣。

不独此等之方剂如是,其他诸方,服用后往往发现种种瞑眩症状,是不外因病的细胞藉有力药剂之援助奋然蹶起,而欲驱逐病毒之作用之反照也。则此症状之发现,当为中医方剂治疗实为原因疗法之佐证。故此症状之出现,洵可庆贺者也。昧者不察,偶然发现,则周章狼狈,更易他医而深诋中医者,不乏其人,至可慨叹。东洞翁云:“世人之畏瞑眩如斧铉,保疾病如赤子,真乃悲悯之言也。”

(本文选自《皇汉医学》中国中医药2012版p25-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