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笔录原创:意中人龚东

 天地虚怀xia 2019-07-14
习拳笔录原创:意中人龚东

一、师爷言:使精神凝重浑厚,忘我无惧,斗志昂扬,大有当之即摧之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练意拳要在精神上、心理上有所准备,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气概和心理素质。又言:具有平衡守中的均整、浑然一体的浑元力,也就是要求在刹那间调动身体各部位相应一致地发出最大的力量,只有这样,力的发出才能迅速、刚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强调争力和反应训练是意拳核心的核心。



二、所谓筋有力而骨藏棱,骨缩筋伸。师爷讲,练时筋伸骨缩,用时骨缩筋伸。



三、站鸟难飞时,手上动作一定要小些,身体幅度则反而可以大一点。



四、鸟难飞练习的几个主要意念活动:一是设想两手各攥有一只小鸟,小鸟时刻欲飞走。当小鸟刚有欲飞之势,我即双手轻轻一攥,使其不能脱离我手之控制,这是第一步,即双手齐动;二是同样如前设想,小鸟一只想飞,我即一攥即可,这是第二步,即一手动,一手不动,里面包含有交替作用的意思;三是小鸟一齐朝相同的方向飞,我即双手一攥即可,双手齐动且有方向变化;四是小鸟一个向前一个向后,或作任意欲飞之势,我即双手随之一攥,此不仅有交替作用,且方向随意变化。



五、周身鼓荡须由提按试力去体会,以三体步为主,动作幅度一定要加大些才可以,单手之提按则一定要注意后手与前手的应合。



六、练意拳能在摩擦步上下大功夫的人少之又少,这也是得意拳妙用者寥寥无几的原因之一。所谓察来势之机会,度己身之短长,全在步法之运用也。师父常用现代汽车的道理比喻说:再好的车,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车轮子,那是没用的,同样,练意拳不好好练步法,就是一个死东西,于实战技击则百无一用。



七、摩擦步一定要多下些功夫,功夫不离步,脚下得有功夫,要把站桩里落地生根的东西,在走步当中慢慢体会出来,动则轻灵飘逸,定则落地生根,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有落地六争之妙用。



八、前辈云:头正则四肢百骸无不为其用矣。言下之意,就是头不正,则根本无上下可言,上下若无,余者皆非。所以,上下之争力尤为重要,故王老讲,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



九、师父说,拉弓射箭的道理要好好去悟,箭在弦上,一松即发,何须用力再推,推之则多余。这个在站桩、试力乃至推手时都要切实体认。



十、冲、任、督三脉为一源之三歧,均与带脉相系,而带脉在腰,故带脉一开,则周身皆活。习拳笔录原创:意中人龚东

一、关于质量与运动互变,通常讲,质量重了,运动就慢;质量轻了,运动就快。这话放在站桩里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是如何假借的,又是如何诱导的,比如为什么要拉丝,为什么要抱树,如何通过站桩将质量与速度统一起来,这里面有的是学问,学者需要细致揣摩,切实体认。



二、所谓动似山飞,静如海溢,这是王老关于动静问题讲的两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切不可分而言之,动静互根,动静互为,动静一如,动静处中,动静致用,动静二字研究起来没完,实践起来不易,体认起来更难。山飞者,是谓整体之发动;海溢者,是谓力量之含蓄,正如师爷尝言: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的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动时的力量。



三、诸法圆满,不增不减;诸法无缺,不取不舍;诸法无言,本自寂灭;诸法相应,无有分别;诸法究竟,不可思议。



四、良好的实战基本肩架,一是靠站桩练习时定型;二是在练习前后垫步搓步时保持肩架不变形;三是在练习进退步发拳时能迅速恢复到待发状态。如此即可在打靶、打沙袋和实战中加以运用。

 

五、条件反射的形成,每天保证一定的训练量,通常只需要四十天左右就能基本形成。



六、凡练三体定步试力,尤其需要注意前脚膝关节以下部位,一定要尽可能的保持不动,松动不得,没有了上下劲儿。



七、祖师云:一有想法即是错误。盖因意拳练习紧要之处,在于时时检查自己的力量是不是有感即应,应感而发,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不假思索,本能反应,倘若不是,所练即非。



八、站桩时有感即可,适可而止,体认即是,切莫去追,追即是贪,贪即不得。



九、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力学原理已经决定了站桩的基本原则、动作规范和锻炼要求,那就是既要合乎生理要求,也要合乎力学原理。



十、无论是临阵应敌,还是赛场较技,当具有必胜之信念,不可有想赢之念头;尚须有失败之准备,不可有怕输之顾虑。为何?想赢者,难免心急气躁,轻举妄动;怕输者,总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拳谚有云;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祖师有言:一有想法,便是错误。诚至理之言也。故想赢怕输者,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实为实战技击之大忌,实战技击如是,世间诸事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