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经方之魅力:葛根加半夏汤治疗急性呕吐案

 金坛区 2019-07-14

诊治医生:尹周安

病案整理:方乐瑶

按语作者:尹周安

责任编辑:张凌瑶

基本信息

N同学  男  21 岁

2019-6-18

主诉

呕吐伴发热 5 小时。

现病史

患者因受凉后上午 11 点突然头痛头晕,13 点开始剧烈呕吐,共 7 次,静滴西咪替丁及肌注“胃复安”后仍呕吐不止。遂微信求助于尹老师。

目前症状:恶寒,低热(37.6℃),无汗。5 小时内剧烈呕吐 7 次,呕吐物开始夹有胃内容物,无明显腹痛腹泻及口干口苦。呕吐之后全身乏力,纳差,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方乐瑶诊脉)。

尹老师微信建议:由于发病前伴有头痛头晕,建议先行头部 CT 排除病毒性脑炎及其它颅内病变后,同时中医辨证处方治疗。头部CT 回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急性胃炎。

处方

①葛根加半夏汤*2剂

②饮食清淡,白粥养胃。

③素体阳气不足,注意保暖。

2019-6-19 早上微信随访

服上方 1 剂,患者告知服药后微微汗出,怕冷减轻,体温逐步恢复正常。呕吐未作。仍觉疲乏,告知葛根加半夏汤再进 1 剂,后可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善后调理。

一笑堂主人按

①呕吐病因病机探讨

呕吐病位在胃,主要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导致呕吐的病因众多,外因有六邪、疫毒、毒物等,内因主要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临床上需遵仲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之原则,辨证处理,切不可见呕止呕

②本案辨证思路阐释

患者突发呕吐,受凉起病,呕吐剧烈,乃外因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皆太阳伤寒表证之表现;兼有呕吐,胃中不适,乃阳明不降之特征,患者无口干口苦排除少阳病,故综合考虑为太阳阳明合病,与《伤寒论》第 33 条十分契合:“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③葛根加半夏汤名方解读

葛根加半夏汤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以除外来之病因;葛根、芍药、炙甘草、大枣皆为解痉缓急而设,外可解头痛,内可解胃肠痉挛之急。生姜、大枣乃仲景和胃之常用品;生姜配半夏乃仲景小半夏汤,乃仲景治疗呕吐的专方(小柴胡汤、生姜泻心汤、大柴胡汤等皆用之),葛根汤加入半夏后降逆止呕之功大大增强。

④名方拓展运用举例

葛根汤及加半夏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之呕吐、腹泻属于风寒所致者,疗效较好,实乃开“逆流挽舟”之先河;也可以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痉病(病毒性脑炎等)、麻疹、荨麻疹等属于风寒性质者。

⑤类方鉴别--吴茱萸汤与藿香正气散

与吴茱萸汤证鉴别:“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本案患者有恶寒发热之症,故病在三阳之“太阳阳明”,故选择葛根加半夏汤治疗;若患者无发热恶寒,脉弦而无力,则病在三阴之厥阴,考虑肝寒犯胃,则可以考虑吴茱萸汤加减来处理。这就是首诊微信反复强调有无发热之原因。

与藿香正气散鉴别:藿香正气散外可解风寒湿,内可和中止吐泻, 乃夏天治疗急性胃肠炎之常用处方,两者主要区别在于:藿香正气散强调祛内外之“湿”邪为主,兼顾风寒,且以治里为主(吐泻交作, 泻利无度,伴有腹中肠鸣,甚至水泻不止等症),葛根加半夏汤针对外来风寒之邪,解表散寒,以疏里为主,同时缓急解痉来止呕、止泻乃其核心机理,临床针对受凉起病,突发剧烈呕吐及腹泻效果较好, 但吐泻次数远不及藿香正气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