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我的学生曾铁桥(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的带领下,游览了勐海县很不起眼章朗古茶山,感觉到这里自然环境很好,茶叶也很有特色。 章朗村隶属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政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44公里。东邻勐遮镇,南邻勐遮镇,西邻西定乡章朗村委会,北邻西定西定村委会。章朗村委会辖章朗中寨、章朗新寨、章朗老寨3个村民小组。 ![]() “章朗”是傣语地名,“章”为“大象”,“朗”为“冻僵”。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们用来驮经书的大象走到章朗时,突遇冰雹从天而降,大象被冻僵死在这里,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赐名为“章朗”意思为:“大象冻僵的寨子”,以此纪念大象传教的功劳。从此,章朗村的布朗族开始信奉南传佛教,从那以后,南传佛教中的“摆坝派”就开始传播到各地。传经的高僧相信大象冻僵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旨意,于是他们卸下大象托运的佛经,组织村民建盖佛寺。据章朗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这座佛寺迄今为止,已经有1365年的历史了。这里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历史遗迹。布朗族的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 章朗村周围森林密布,云雾缭绕,生态绝佳。高山云雾出好茶,章朗的古茶园与常绿阔叶林伴生,生长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森林里的茶叶,有着优异的品质。章朗古茶山总面积1096亩,古茶树资源属于普洱茶种(C. assamica),海拔1600~1700米,每亩平均密度为94株,树龄300多年。土壤为黄棕壤。自古以来,当地的布朗族人坚持以传统古法种植和养护茶树,遵循民风采摘鲜叶,土法炒制揉作茶青,保障其自然纯正的产品质量。 ![]() ![]() 据了解,章朗古寨后期种植的小树茶居多,产量几乎占章朗茶产量的80%,而古树茶产量不高,导致了章朗古树茶在所有山头茶里不怎么起眼,但章朗古树茶有它独特的魅力。 ![]() 由于章朗茶品质好,同时也为了打造章朗茶的需要,“勐海章朗茶”已经被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注册为一个茶叶地理标志品牌。 ![]() 在章朗茶山我们还发现一株茶树叶片发生变异,出现“白化”的嫩梢。白化型茶树是一类叶色突变型品种,具有春季或全年新梢芽叶呈白色或黄色并可发生可逆性返绿的特征,在白化期间叶绿体结构被破坏,质体膜上的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呈缺失状态,导致叶色变化,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据专家研究,“白化”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4.8%,因而茶叶品质较好,在我国是一个研究热点。 ![]() 章朗村被专家学者们誉为“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近年来,各地游客不断地涌入。如今的章朗村已成为一个旅游景区,就在我们去的当天,就有一些本地的、外地的以及省外的一些爱茶人在章朗村游玩、买茶。如果你想体验布朗族的民俗,这里是一个好去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