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醉用彩,宋人山水主水墨,无论用彩还是水墨,都是文人画的倾情和钟爱。所以要取法文人画的精髓,需要通渡青绿之雅,也要揣摩水墨之儒,缺其一项,难得文人画的全面传承。著名山水画家王其纯先生的山水画,食古跨越广博,由唐入宋,把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门精华汲取完整,又师法于元四家、明吴门一派,汲取诸家文人画风,达成了真正的笔墨儒雅的格调风韵。 王其纯先生的山水画通禅畅儒,传承先贤之功,在笔法、墨韵、章法、构图上取法高古,轻溢禅风,细诉儒道,在精气神的层面上,为中国山水的意象在时代背景下再传正宗品格,立下功勋。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山水画是文化画法的承接,也是文人精神的再造,是当前文化复兴的扛鼎雄才。也只有在王其纯这样一批致力于传统境界再造画家的努力之下,我们才有幸在世风浮躁的难耐中,透过山水寻觅到久违的艺术的清凉! 他的山水精通于青绿雅视,也精通于水墨显韵,法源多门,显然不是居于小室闭门造车的封闭,而是让笔墨打破了门户阻隔,对丹青各派进行了极有远见的融汇贯通!用笔坚劲与拂柔并存,是北宗南派的有机融合,大小斧劈皴法擦勒奇俊壮观,卷云雨点皴法表达秀意格调,披麻顾应牛毛,转承自如,可谓是笔法娴熟,皴意万变,如果没有对历代名家名作心追手摩的磨砺,绝不会在笔法的运用上达到如此丰满的境界,一幅山水总是在笔法的纵横下,成为风骨奇峭的仰目奇观,有劲逸有气度,信念游云闲适自由! 师法前贤是为根基,师法造诣是为创作。他的山水在师法古韵的道路上走得很深刻,所以极有清代四王山水的书卷气与雅致格。但是,他的山水画又避开了清代四王山水稍有腐旧的呆板,这就是他的技法虽然师承先贤,但在与山水对话的过程中又有自己独立的创建。山水画不是粉本临成的,而是真山真山写成的,是自我身心供养于云蒸霞蔚中形成的个性艺术感悟。走遍千山万水,用心驱动墨彩,像黄公望写意富春山一般卓绝。没有人能再画出富春山居图,也没有人再能重复王其纯的山水风,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是“自己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成就!用墨是心音,设彩为情绪,淋漓透彻,有积墨成明黑的苍茫质感,也有破墨氤氲的多彩动感,铺陈妍雅,气韵高华,斗绿争青,绮罗透韵。彩与墨的流动,让山水尽得质感之上韵律风情,好山好水好境界! 笔儒墨雅唐宋风,山自青青水自流。山水画向来是文人表达修养品格的通道,画品源于人品修为的支撑。看他的山水画,笔墨不尖、不媚、不浮、不流,正是人品高洁,修养功成的物化。看画而识人,墨韵明净秀逸洒脱不俗的格调,何尝不是艺术家本心修为的境界! 艺术主张:从意境出发,强调笔墨服从意境,笔墨和意境相统一。 作品画面,境界辽阔,笔墨华滋,远山烟云掩映,苍茫滋秀,起伏连绵,树木葱茏,朴实自然,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高亢、阳刚劲拔之气,又有南方山水的婉约秀丽、清新芬芳的独特意境。 作品善于从大处入笔,从细处经营,重笔墨,讲气韵。其笔墨语言,取法范宽、黄公望、石涛、王蒙、黄宾虹等人精髓,画面层层累积,反复运用皴擦、渲染、点染等技法,使线条之间不断重叠交错,变化丰富,纷乱而又精密,色彩平和雅致,水墨渴度适宜,产生一种自然神韵淋漓、画面平淡天真、意境深邃幽远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峰脉活络,息息相生,透着湿润和生机,直追生命本质。 线条,或柔韧、或粗犷、或唯美,显露出画家对生活的深沉爱意,对艺术的闪光追求。在他的作品中,生和息、动和静、晨与晚、春和秋等,都是一种生命运动形式。 表现技法,既有传统山水的深厚,又融入了现代意识与时代审美情趣,使新与旧、雅与俗、传统与现代等都达到完美的结合,形成了质朴欢快、苍翠清新的新徽派山水风格。 画家性格,率真、平和、朴直、豪放。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怀旧,他一直生活在激情与浪漫,决择与挑战,寻梦与求索之中,这些情绪,为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高层次艺术意蕴和人文精神。 王其纯的作品,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融入了儒、道两家学术的深邃思想内涵,糅合了古今名家精湛的创作技艺,调和了中西方绘画特点,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识积淀下,构成了真正文人画家的气质和品格---激越向上、磅礴大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作 品 赏 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