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 挑战绝对

 五者自居 2019-07-15

杨松河

星期三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高端节目,名叫《挑战不可能》;我也有一个高端智力爱好,名叫:《挑战绝对》。所谓“绝对”,就是对联游戏中的“不可能”。“绝对”一般有三种解释:只有出联,至今无人能对的联;只有唯一的成功对子,没有出其右者;高难或极妙的对联,很难更胜一筹。可我偏偏喜欢在网上对绝对,成功率还颇高,因此很有成就感。

2002年元旦刚过,我就接到一位网友的“求助”,说他在深圳凤凰山一架楼梯上看到留有一副上联:步进步步步进步   求下联,至今无人应对,他想了半天对不上,请我出山帮帮忙。我不假思索,立刻对了三副:关,通关,关关通关;级,升级,级级升级;程,征程,程程征程。网友收到后喜出望外,称赞不已。而我却觉得是小菜一碟,无足挂齿。但此次旗开得胜,引发了我对绝对的浓厚兴趣。

又有一次,网上有人出了这样一帧上联求工对下联,应对者不少,但大都顾此失彼,配不上绝对。我看了便跃跃欲试。

只见上联是:一朵花一丛草,一红一绿尽显春意

    我琢磨了半天,才对出下联:几行泪几首诗,几苦几酸难说爱情。博主非常高兴,回答道哈哈,妙啊,谢谢“五者自居”,好好学习了。

   以上两次遭遇的是泛指的“绝对”。 不久,我遇到了真正的绝对,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无人能对上,我至今耿耿于怀。

200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挡特别节目:《佳联趣对贺新春》。这个节目由著名洋人相声表演艺术家大山主持,而中国楹联学会恰恰以大山为字提出了一个上联:

山大王大山

组委会明确要求应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求:

一、由类似“山大王、大山”两个固定名词构成;

二、前后构成回文,正读倒读一样;

三、类似“大”字双音,前者读dai ,后者读da

四、句中五个字,每个字的形状左右对称,呈“镜像”,如果刻在玻璃上,正反面字形都一样。

显然,要同时符合以上苛刻要求比登天还难。尽管如此,应征观众异常热烈,纷纷向中央台栏目组投稿。据报道,经过中国楹联学会及节目制作部门《纪录片》栏目的共同努力,征联活动一共收到50万余对句,但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对句能满足此出句的全部要求。大奖只好空缺,不得不把续征期限推迟一年。这个上联便暂时成了“绝对”。

那时,我挑战绝对的兴趣正浓。当我在网上偶然发现这个“悬而未决”的绝对(不知以上“绝对”是否被人破解),便想试一试我的运气。于是一天忙着查字典,把所有具有双音、字形对称的汉字罗列出来,然后拼凑意义,然后上网搜索,忙了好几天,累得我眼花缭乱,乱得一塌糊涂,终于找到了一个似乎说得过去的对句:

山大王大山

高丽菜丽高。

在应征稿中,我就对句进行了一番“自我答辩”:

一、“高丽菜”和“丽高”都是固定名词,而且后者和“大山”一样是专有名词,并且都很知名,前者是大家很喜欢吃的高丽菜,后者是北京的“丽高王府”和“丽高花园”,两者都是当今知名品牌,以名牌对名人应当是可以的;

二、 下联构成回文,前后可以倒读,词序一摸一样

三、“丽”字是双音字,前者作地名读“li”阳声,后者作普通名词和形容词读“li”去声;

四、下联五个字都可以构成“镜像”,其中“菜”字比较勉强,但如果是手写或艺术体,完全可以做到左右对称,既然组委会没有明确规定非印刷体不可,就算钻一个空子吧。

还有一点,下联平仄不太合上联的要求,但组委会没有对平仄提出严格要求,也就算是走运吧。可以这么说,如果附加平仄要求,恐怕上联真的成了千古绝对了,因为我通过电脑排除了一切可能性。

   2003年春节来临之际,中国楹联学会评选小组对一年来收到的对句进行了细致的评审工作。评审结果仍未为“山大王大山”评出最佳对句。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常江亲自主持了对联评选工作。他说:“征联的组织者和评委们,是没有人愿意奖项空缺的,都希望把奖品发完,给对联高手以相应的酬劳;但是,出现空缺也属正常,也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山大王大山”一联的最后角逐中,“某员工员某”、“雨量器量雨”等对句均满足了“倒顺读”、“镜像”和“一字多音”三项要求,但都因达不到“两个固有名词”的要求而落选。从进入最后评审的作品来看,在四个难点中,最后最难达到的却是“两个固有名词”这一点。

另外,出句要求对句以仄声字收尾,这也限制了许多较为优秀的对句,如“高丽菜丽高”等。

于是乎,山大王大山至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绝对。您能成功挑战这个不可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