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太极拳是练出来的,但一定是跟着明师才能练出来。 作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我从来不反对用文字吐露心声、用影像再现过程、用实例印证水平、用交流互为补充、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天下太极真正成为一家。但从实际情况看,有时也勉为其难,真不知道听谁的好,也不知应如何甄别,常常感到一头雾水。 当前有种怪象,在太极拳的圈子里,不少人还是在公园里比划,跟着业余的老师后面照猫画虎,跟了几个月才学会一套拳,根本没有纠正动作一说。有的虽有人教,但几天一套拳或一套剑,速度惊人,也难学到真经。 倘若你问这些打太极拳的人如何学、如何练、如何学习拳理,答案可能是跟着学、跟着练、不知道。这并非是我杜撰。只要留心身边练拳的人你就会明白,不管年龄大小、不管身体状况怎样,大都以竞赛套路的练习为主,天天如此,比划完拉倒,像完任务一样,根本不去用心思考和研究。 还有一种人先学了套路,后去学理法。此现象也很普遍。即先依样画葫芦,葫芦已画熟,再去学理法,理法明于心,葫芦不可改。结果葫芦是葫芦,理法是理法。意不在先手在先,不静不松盲目练,清静拳境不探求,招式套路急求成。 有练了二三年还体验不到清静拳境的味道,还不知道意对神意气与动作的调遣,还不知道太极的大乐趣、大愉悦在哪里。这种类型的习拳者尽管也经年累月地练习,但毕竞只是停留在丰富生活内容的初浅层面上,难以体会到太极拳的实质与精髓,实属遗憾之举。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练完全不好,起码你也在活动,总比一天到晚坐着不动强。但如果练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只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比划,这样的“太极拳”,确实实在称不上是“太极拳”,你天天练又有什么意义。 无论是想养生健身还是想学功夫,对于喜欢太极拳的人来说,首先要找位明师,一板一眼地学习,不走弯路,明白为什么学,知道怎么练,一步一个阶梯,认认真真地体悟太极拳的真谛。 诚然,要打好太极拳要在“学、悟、交、练”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习练太极拳更是如此,有了好老师之后,要多学、多看、多练、多思、多问、多交流,还要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千万不要把拳学死了。 一是要坐下来学习与钻研拳的理法、心法。一项项落实,不要贪多求快,急于求成,注意“拳打半步巧”。愚以为,这个拳理并不是叫学拳人要精通太极拳最高、最深的拳经要义,最起码要把一招一式的拳理要搞明白,这样才能打好拳。 二是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要善悟。要多借助于哲学、文学、音乐、书法、医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和谐,唯有如此,方能在“悟”上有所精进与作为。 三是要懂得交流是提升的必要途径。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打太极拳绝不能闭门瞎练,要善于与能者交流,拓宽视野。同时,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谦逊好学,切莫讳疾忌医。 四是关键的关键是要练。练,就是要勤练、巧练、苦练,还得会练。倘若用“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生命不息,练拳不止”来勉励自我,太极拳必然会在日后给一直坚持习练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综观“四要素',学是基础,悟是关键,交是途经,练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说,不论是基本功、基本动作、基础套路都要求动作规范,符合拳理。在太极拳理论知识与行拳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好太极拳运动规律,持之以恒的进行深入研修。要知道,学习太极拳的路上没有捷径与秘诀,只有脚踏实地的学、科学的练,才能上层次,也才会“悟”出其中“奥秘”。不至于“白练、瞎练”,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
|
来自: 黄勇ue001vjaz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