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形制上差不多,都是由三条短线组成,只是写法上互为颠倒而已。这是因为在汉字初创时期,字形还不甚稳定,这和“人”字的不分左右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这三条短线就代表“小”了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实这个字所描绘的是两根指头捏着一个体量不大的物体。想象一下,用两根指头就能捏起来的东西,当然就很“小”了。 ![]() 发展到金文时,写法变得更多样,前两种的形态同样是在描绘两根指头捏着一个小物体的情景,更加写实。最后一种的写法则增强了饰性和表征意义,反而弱化了写实性,但文字的造型则更加规整。 ![]() 篆文中的“小”字承续了金文的后一种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字形拉长,符合篆书的圆润修长的体貌特征。 ![]() 到了隶书,中间的竖线变成了竖勾,两边代表指头的笔画也加以变形,但整体仍保留了初始的形态。 ![]() 这个字发展到楷书时,字形已经完全成熟,非常接近现代汉字的形体了。 “小”字的本义是就是指“形体不大的”,后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引申,表示“时间不长的、年纪偏幼的”和“规模不大的”之义,在此基础上,又做了程度上的引申,表示“程度不强的”,比如“小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