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临习体会

 静里乾坤f1k68u 2019-07-15

《兰亭序》临习体会/蒋华平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我在两年的书法篆刻专业学习期间,对《兰亭序》情有独钟,临过数十遍、不得要领,经张羽翔老师的理论分析和亲自范写后,有所领悟。认为初临《兰亭序》首先择最善本即冯承素双钩填本,了解其梗概;然后临习与读古代书论相结合,尤其是王羲之的书论;最后注重用笔和贯气。这样以免走弯路,具体体现在:

《兰亭序》临习体会

一、明《兰亭序》意

王羲之,西晋惠帝太安三年一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03-361)。字逸少,琅琊人。因好友殷浩敦劝,拜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平生对于仕途虽无兴趣,然于国家安危之际,颇有器识。渡江之初,见会稽有佳山水便有终焉之志,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诸友宴集于山阴之兰亭,作《兰亭序》。后来冯承素以王羲之《兰亭序》双钩填本最善,凡28行,24,5×69.9cm,此卷原题为“唐楷兰亭”,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曰“神龙本'。

《兰亭序》作为公认的书法神品,不仅在于它的流传有绪而不断提高它的知名度,更在于它被认作魏晋风度的代表,骨力寓于姿媚之中,自然中又蕴極匠心,内的笔势,遒丽爽健的线条,圆融中和的体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正是以这一特定的书法形象及其造就的意境影响着无数的古往今来的崇拜者,并且作为中国书法主流的典型象征升成永不可追攀的书法高峰一一“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二、会古人心

晋卫铄《笔阵图》:“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

在校期间有幸目睹张羽翝老师临《兰亭序》情景后,对卫铄的用笔之法便会心领神会,他起笔时迅速回旋运笔如飞的笔势正暗合古人。

在临习过程中,常会感到用笔简单,领悟古人“三折笔”论,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折笔:其一,用笔须沉着;其二,虽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研读王羲之本人对书法的见解更能迅速切入《兰亭序》。“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洒落《兰亭序》的21个“之”便是典型的范例,有的平稳,有的险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敛等。“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书法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显而易见。如何临习《创临章第一》明了指出:“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唯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三、走捷径路

1、注重用笔

《兰亭序》用笔极其丰富,临习时,侧重用笔技巧的把握。临写既要注意内获笔法,又要正侧兼备,正锋取劲,侧锋取妍,不必拘泥于形似,切忌线形做作,否则会产生呆、软、薄,缺乏生动的的味。运笔时提接顿挫,不可平拖笔锋,尤其注意细微处,细微处见精神。如捺在《兰亭序》中极具活力,收笔的藏露有不同特征,富于灵性,笔画有斜捺、平捺、反捺,还有独具特色的雉尾捺等。同是雉尾捺,又方向求异:如帖中“当其欣”的“欧”与“不知老之将至”的“不"即是一例。

2.重视贯气。

朱和羹《临池心解》:“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临习熟练后,要留心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可作大胆夸张练习,用牵丝连成一片,然后回到原帖逐渐做到字与字之间绝少牽丝连带,却讲究字的上下承接,上一字的空态影响到下一字的取势,每字靠气贯注于行、篇之势。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兰亭序》临习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