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有哪些,会正确求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应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总结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概括总结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讲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标准》中倡导帮助学生确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区分概念 (1)出示一张长方形卡片,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征?你能来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吗?你能说说它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2)出示一张正方形卡片,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征?你能来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吗?你能说说它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3)你能说说周长中使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中使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基础,也为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学习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在课堂的开始创设了小明家装修好新房的情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学们,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新房终于装修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出示情境图)这是小明的房间你们看,漂亮吗?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在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通过教师简洁明了的谈话,带领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引导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根据情境图学生提问题,结合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主要选择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究(1)石膏线花多少钱?(2)铺木地板花多少钱? 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组长做好记录,最后班内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中可能会出现列式(5+3)×2=16(米)16×12=192(元)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使学生明确要求石膏线花多少钱就需要先求出石膏线的总长度,而要求石膏线的总长度也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中可能会出现5×3=15(平方米)15×60=900(元)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并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地板花多少钱,就需要先求出木地板的面积,这就需要求长方形的面积。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周长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小结一下:刚才我们运用了哪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同时板书课题 【本课的性质属于知识的运用,所以我放手鼓励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灵活的解答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层层递进,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反馈数学信息,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技能技巧,因此我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的练习题。 1、 基本练习:利用面积和周长来解决是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 2、
3、 拓展练习: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交流,是学生体会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五)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回顾整理本节的重点知识,同时让学生来进行评价,主要说说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比较简单,力求直观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目的是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