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街是杭州西湖区三墩镇上一条很小的街,大型车辆经过的时候,行人得使着劲儿往马路边上靠才行。三墩镇中心幼儿园就坐落在这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街上,门楣并不显眼。 沈晓燕是这所幼儿园的副园长,也是一位致力于儿童绘本教研活动的探索者。11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沈晓燕接触到儿童绘本这种艺术形式,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其中难以自拔。 十多年来,从简单地倡导幼儿绘本阅读,到后来尝试将绘本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绘本戏剧、绘本游戏、绘本体育等一系列主题课程,沈晓燕和她的幼儿教师团队,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积极实践——即以绘本为基础,从科学、美学和生活学等各个层面,为幼儿成长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养分。 在三墩镇中心幼儿园,无论绘本戏剧、绘本游戏还是绘本体育,绝不是简单的一台应景表演、一节游戏课或是一场亲子体育比赛。例如去年上半学期,以绘本戏剧为主题的幼儿绘本教学课程,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老师事先没有教案,也不会被园领导提前规设方向。这种有趣和自由,赋予老师和孩子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下面,就以该园大七班的绘本戏剧课程《乱挠痒痒的章鱼》为例,讲一讲这种教学方式的妙处。 1 / 选剧目 这场绘本戏剧“大课”怎么上?第一步当然是确定剧目。小孩儿的绘本戏剧剧目当然是由老师来定啦!NO!不是这样的。比如大七班,确定剧目是这样一个过程:回忆绘本——票选——阐述理由——小结,确定剧目。 第一步,班主任傅胜英老师找来以前课堂上讲过的四个绘本,包括《三只小猪》《乱挠痒痒的章鱼》《老轮胎》和《好饿的毛毛虫》,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情节。通过回忆,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比:对哪本绘本印象最深?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重温绘本故事后,就要开始“票选”了。 可是全程民主哦!老师把四本书的书名写在一张大纸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选择,在对应的圈圈内贴上贴纸,然后陈述一下选择理由,由老师记录下来。比如,一位叫跳跳的小朋友选的是《三只小猪》,理由是“喜欢其中一只爱劳动的小猪,造了坚固的砖头房子”。而另一位叫彤彤的小朋友,选择的是《乱挠痒痒的章鱼》,理由是“那个世界很好玩,章鱼有很多朋友”。 就是这样,七嘴八舌,七手八脚,选票结果出炉:《乱挠痒痒的章鱼》赢得了14票,最终成为大七班的绘本剧目。 2 / 分组 《乱挠痒痒的章鱼》,讲的是一只爱挠痒痒的章鱼意外地发现自己本领的经历。绘本里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情节、场景都非常有趣,很适合绘本剧表演。 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表演了。这可急不得,还是先想想创作这出绘本剧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吧!很快,大七班的老师们,和孩儿们讨论开了。 老师:我们已经投票选出了要表演的绘本,那么怎样让别人知道我们有一次表演呢? 轩轩:可以发微信! 帆达:可以写信告诉大家! 扬扬:我们可以发传单! 老师:传单该怎么做呢? 妞妞:写字。 扬扬:在传单上画画。 安安:做好看的东西。 老师:是的,我们可以制作传单,宣传一下我们的表演,成立一个宣传组。 ……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后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一是做好绘本剧的宣传,二是设计制作表演绘本剧需要的道具,三是做好绘本剧的排练和表演。为此,大七班老师决定将孩子们分成宣传组、设计组和表演组,并理出了一个主题活动脉络: 有了分组思路,人员分配马上开始。这个过程同样实行民主,完全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将自己的名字添加到每组的记录本上。 3 / 活动链 剧目和分组都定下来了,接下来进入正题,孩子们将要投身到长达几周的主题活动中去,我们以宣传组为例来看一看。 确定海报数量 宣传组的第一次活动,是讨论底要做哪些事。有的孩子说是画一张画,有的孩子说是要写一些字……这时老师提示说,对,我们要做宣传绘本剧的海报! 孩子们很雀跃,七嘴八舌地出主意,认为制作海报需要用到水彩笔、蓝色彩纸(因为海底是蓝色的)、手工剪、花边剪、胶水这些工具……这时问题出现啦! 老师问,“那么我们要做多少张宣传海报才好呢?”豆豆小朋友说,应该给幼儿园每个小朋友都发一张(全园有21个班级哦),扬扬马上提出疑问,那也太多了吧,画到明年都画不完!浩浩出了个好主意,每个班发一张海报就好啦!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孩子们讨论出了一致的结果,幼儿园有21一个班级,除开自己的班级,20张宣传海报就够啦! 自由创绘海报
孩子们兴趣极高,不过,对怎样画宣传海报还不是特别明确,一个叫天天的男孩认为宣传组的每个小朋友都画一张,文文觉得谁画得最好就选谁的…… 老师并不急着下结论,于是宣传组的每个小孩儿都开始创作《乱挠痒痒的章鱼》绘本剧的宣传海报啦! 第一次海报作品收上来时,扬扬说,“我不会写字,太难了!”妞妞说,“我不喜欢涂颜色,好累啊!”而跳跳说,“我喜欢涂颜色的。”豆豆表示,“我会写字的,都给我写好了。” 老师笑了,“嗯,看来我们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分工合作。那我们来分工吧!”于是,宣传组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不断创作,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当孩子们发现不知道在海报上画哪些图案、写哪些字时,就想到应该找电影院的海报来看看;发现自己不会写太多字无法在海报上体现具体演出信息时,想出了用时钟图案来代替“时间”;他们还会充分发挥联想,主动去了解海底有哪些鱼类和海草。
就这样,宣传组的孩子们在老师并不具体捉笔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20张宣传小海报。这时他们提出,演出当天,现场还需要一张大海报。 有了小海报的经验,大海报就轻松多了。孩子们很快就明确了制作大海报需要的元素,并找出了制作难点:比如,大家在一张纸上创作怎样才不会挤,大海报怎样装饰才会变得更漂亮,等。最后,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化解。
校园宣讲 要做好绘本剧的宣传,光制作海报可不够。孩子们决定带着海报到各个班级去宣讲,并在老师的提示下,想出了一系列的宣讲词和宣讲要求。 一航:大章鱼弄丢了珍珠,你们想知道他有没有找回来吗?想知道就来看吧。 文文:(到别的班级宣讲时)要说老师好!我是大七班的文文。 跳跳:要微笑的。 欢欢:跟他们说我们做了很多好看的道具,准备了很久,很精彩。 到各个班级去宣讲,是宣传组的最后一次活动。他们带着将近三个星期的劳动成果,向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宣传自己班级的绘本剧表演。大七班老师后来在活动记录中说,“他们兴致勃勃,积极讨论,两个人一组到各个班级去宣传,我发现他们鼓足勇气,越说越棒!” 和宣传组一样,负责绘本剧服装道具制作的设计组,同样经历了有趣的学习、合作、动手过程,他们用自己的小脑瓜小手,设计出憨态可掬的章鱼造型,制作出比自己还高的海草;而演出组的孩子们,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没有任何脚本的情况下,演活了大章鱼、螃蟹、海星、珠母贝、珍珠和大鳗鱼……尤其是那个小珍珠,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有过困难甚至怀疑,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最后都在分工合作中,一点点找到了解决办法。 (孩子们每天都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个5月末,是三墩镇中心幼儿园的绘本剧创设活动汇报演出,我后来在沈园长的电脑里,看到的是美好、生动而不失天真的画面。 本文选自《心理育儿》杂志11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