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脉粥样硬化 术 语 小动脉的硬化 常见于慢性高血压和(或)糖尿病 可能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有关 影 像 1、在CT上表现为脑白质多发低密度灶 2、在T2/FLAIR序列上表现为多发斑片状/融合的高信号。 A:脑室周围广泛或融合性病灶 B:累及部位: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皮质下白质 3、非特异性表现 A:除了脑动脉硬化外,还包括许多其他原因 B:脱髓鞘疾病、感染、炎症、药物、代谢性疾病以及年龄相关等 4、又一些脑动脉病变引起 A:小动脉硬化 B:慢性高血压(主要为基底节、脑室周围白质受累) C:糖尿病(主要为脑室周围受累) 主要鉴别诊断 1、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 2、血管周围(Virchow-Robin)间隙 3、脱髓鞘病变 4、血管性痴呆 5、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动脉病变伴皮质下梗死和脑白质病(CADASIL) 6、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临床问题 临床与影像表现相互交叉 A:多发梗死性(血管性)痴呆:由小动脉硬化和(或)多发脑梗死引起 B: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 诊断要点 老年患者采用FLAIR、T2*(GRE、SWI)序列 寻找微出灶(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术 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ASVD)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 影 像 1、当前的金标准是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R,HRMR)血管壁成像 HRMR血管壁成像>血管腔成像(DSA、CTA、MRA) 2、影像表现(HRMR) A:新月形或偏心形增厚 B:在T1WI上可显示非对称性高信号的斑块内出血 C:显示为非环形、小片状及不规则强化 3、CTA/MRA/DSA A:只能显示管腔,不能显示管壁 B: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疾病,评估 ICAS-狭窄率=【1-(狭窄直径/正常直径)】X 100% C:皮质血管的局部狭窄、血管腔不规则,可能会被误诊为血管炎 --在中老年患者的动脉造影中表现为血管炎样改变的大部分原因是颅内ASVD 主要鉴别诊断 1、血管炎/动脉炎 2、血管痉挛 3、夹层 4、非完全堵塞性血栓或栓子 临床问题 1、颅内ASVD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2、大部分颅内血管狭窄发生于老年人 3、于T2/FLAIR的高信号呈独立相关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 术 语 血脂在动脉壁的沉积导致血管退变 影 像 1、颈内动脉近端光滑/不规则的管腔狭窄 2、血管壁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 3、常见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 4、CTA血管狭窄的管径诊断标准:2.2mm(狭窄率50%),1.3mm(狭窄率70%) 5、检查建议: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或者增强MRA;如果CTA/MRA可疑血管闭塞,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行DSA检查 病理学 1、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CET): 狭窄率%=(正常血管腔—最小的剩余血管腔)/正常血管腔X100 2、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0%-99%) 3、斑块内出血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问题 1、 如果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NASCET),需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 2、 CEA也适用于症状性颈动脉中度狭窄50%-69%(NASCET) 3、 颈动脉狭窄为60%时也可能无症状 4、 是否放置颈动脉支架,取决于术前的危险因素 5、 体征/症状(也可能无症状) 颈动脉杂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卒中(可能是无症状型) 诊断要点 1、DSA是诊断金标准,但超声、CTA、TOF或增强MRA中的2中可作为术前的非侵入性成像检查 2、DSA的晚期相可以排除假阳性 重度狭窄表现为线样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