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从豁:艾灸大椎治疗多种疾病

 文汇秋雨书馆 2019-07-15

芸菱有话说

艾灸大椎不仅可以治疗多种热病,还可以治疗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当然它还可以用来保健,跟着田从豁老学起来吧~

田从豁主任医师是著名针灸专家,国家500名老中医之一。他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采用大椎施灸有独到之处,现简介如下。

大椎穴又名百劳,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属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督脉属阳,为阳脉之海,有督统诸阳之意。故大椎为阳中之阳,是督脉最主要穴位之一。

针刺大椎治疗各种疾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而温灸大椎治疗多种疾病亦非常有效。《针灸大成》指出:“大椎,灸以年壮,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气注,背肢拘急,颈项强不能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针方大集》指出:“大椎穴治五劳七伤,骨蒸发热,盗汗,疟疾,气疰,颈项不得回转,背肤拘急,咳嗽,瘰疬,诸虚潮热。”

田老认为:施灸大椎具有通阳解表,清热醒脑,宁神,益阳固表,扶正祛邪等功能。故可运用多种灸法(如隔姜灸,隔蒜灸,雀啄灸等)治疗外感、发热、疟疾、疲劳乏力等多种疾病。

     临床应用

★治疗多种热病

(1)风寒表证

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方法:以大艾炷隔姜灸大椎穴,共7壮,温灸时间约10分钟,配灸双侧风池穴各3壮,使周身有温热感。
释义:温灸大椎疏风散寒,解表通阳;配风池以加强疏散风邪之力,共奏祛寒解表之效。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风热表证

主证:发热汗出,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方法:艾条点燃,灸大椎穴约15分钟,令周身微汗出,另配双侧外关穴各以上述方法施灸5分钟。

释义:温灸大椎解表通阳泄热;外关“祛六淫表邪”(《针灸经穴学》),共奏疏风散热之效。


定位: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

(3)里热实证

主证:壮热喜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方法:以雀啄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如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在穴位上方移动,艾灸15分钟。另加灸双侧外关穴各5分钟。

释义:灸大椎取“火郁发之”之意以发散郁热,条畅气机,宣散热邪;外关有“祛六淫表邪,疏三焦壅热,通经络气滞”(《针灸经穴学》)之效,可疏散邪热,共奏宣郁透热之效。

(4)虚热证

主证:患者长期低热或出现潮热,盗汗,消瘦,五心烦热,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法:以温和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1厘米左右进行熏烤。施灸时间约15分钟,致皮肤出现温热感。另加附子饼灸双侧肾俞穴各3壮。
释义:灸大椎以助阳扶正;加灸肾俞补肾益气,引火归原而除热。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治疗呼吸道疾患

(1)喉痹(慢性咽炎)

主证:咽部长期出现声哑,咽痒,甚或失声,时有咽痛。

方法:以雀啄灸15分钟(方法同上),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释义:灸大椎可肃肺调气,清上焦邪热,以祛肺中虚热而起效。

(2)咳嗽(急性、亚急性支气管炎)

主证:因外感风邪引起咳嗽,咽痒,有痰或无痰,可有咽痛,发热等症。

方法:取大椎,双侧风门、肺俞,以1厘米针直刺,针柄上方施灸约10分钟。

释义:取大椎以清肺调理气机,配肺俞、风门共奏宣肺止咳之效。

定位: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鼻塞(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主证:鼻塞不通,鼻流清涕或黄涕,眉额胀痛或头昏头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易感冒。

方法:用隔蒜灸法,以艾炷灸5一7壮,配灸双侧鼻通穴,约10分钟,达到鼻能闻蒜味即可。

释义:大椎可宣畅上焦气机,通利鼻窍;加用大蒜以借其辛窜之力,加强通窍之力。

★用于保健

可用于一般身体虚易患感冒者或患有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方法以温和灸为主,时间每日20分钟。

   病案举例

刘某,女性,42岁,199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患“慢性鼻炎”10余年,近两日因感冒加重,现鼻塞不能嗅气味,头痛头晕,鼻流清涕,因常用“滴鼻净”已无效。头痛已影响正常工作,需服止痛片。舌边红,苔薄白,脉浮小数。证属:风热袭肺,壅塞肺窍。治则:清热散风,宣肺通窍。

治疗以艾炷隔蒜灸大椎及双侧鼻通穴,施灸时用气吹艾炷使速燃,每穴约灸5一7壮。一次治疗后,患者即感鼻塞己减,有通气感。治疗5次后,鼻塞已明显减轻,头晕头痛已除。治疗20次后,鼻塞已除。后因感冒诱发鼻塞,继用上法而愈。

    小结

艾灸大椎治病广泛,即可祛除寒邪,又可散除邪热,还可开宣肺气,条畅气机。其作用机制大致概括为:

①解表通阳,肃肺调气,开宣上焦之气,清上焦邪热。

②“火郁发之”,即宣通郁热,发散热邪。

③补虚而扶正祛邪,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目的。

临床应用时必须以辨证施治为前提,相应地配以有关穴位,以达最佳效果。如风寒加风池;风热、里热加外关;虚热加肾俞;咳嗽加肺俞、风门等。施灸方法的选择亦很重要,如隔姜灸发散风寒;隔蒜灸开窍理气;隔附子灸可补肾壮阳等。

田老施灸大椎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丰富,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本文摘自《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第28卷第6期(总355),由中医集结号特约编辑梵稀编辑,转载请注明由中医集结号分享(zhongyijjh)


联系请加微信:yunlingtcm

 

推荐几篇近期的原创文章,都是走心之作,点击下方蓝字阅读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大柴胡汤,我是这样理解的(下)

这门技术简单易学、疗效突出,说啥都得学!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大柴胡汤,我是这样理解的(上)

槲说丨“国医大师机器人”,究竟是促进了中医传承,还是加速了中医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