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抓痧”能治什么病?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15

2001年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电影《刮痧》,是围绕“刮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治疗方法的情节展开的。

梁和蒋的儿子拉肚子,梁的父亲给他刮痧,被美国医生认为是虐待儿童。

美国儿童保护机构打算控诉梁,梁为了保护父亲,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梁要证明刮痧不是虐待,但是美国人理解不了“经络、穴位、气”等词,且根据法律,刮痧是禁止用于治病的,所以从事刮痧的当地华人也没人会给他作证。梁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部电影主要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有国界,真理没有国界,说明“刮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

刮痧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疾病治疗方法,也可以叫抓痧。国家卫建委权威医学科普平台对刮痧的定义: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省略N字),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划重点,一是基本指导理论为经络腧穴,二是作用机制为活血透痧,即活血化瘀、驱邪排毒。

暂且不说经络腧穴理论,一说这个,恐怕保守派和反对派要吵上一年,谁也不服谁。刮痧的作用是活血化瘀,驱邪排毒,核心是排毒。某经络、穴位气血不通或淤滞,通过各种器具“刮通”,但是通了还不行,邪气和毒素还在里面,一定要排出来,所以核心是排毒。

国人很讲究各种排毒,比如排毒养颜、汗蒸、清肠等等。毒素在中医里指瘀血、痰湿、寒气、气郁、上火等等,老百姓更容易理解,听上去比较直观,但是很难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实,比如“上火、气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现代医学的毒素一般指代谢产物或其他外来的,比如自由基、胆固醇、脂肪、尿酸、细菌、病毒等等,这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更好理解。中医和现代医学对毒素的理解分别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体现(下次讲下两种思维的特点)。

中医上“刮痧”排毒自然是排出气血中的毒素,具体反映在排出血液中的毒素。并且中医认为,“刮”出的紫色是“痧毒”,病情越重,颜色越深。可能会有人反驳中医上的气血不是现代医学说的血管里流的血液,是指经络、穴位里的气血。如果用“阴阳五行学说”去解释“上火、气虚”等现象,都是抽象对抽象,虚无缥缈的东西,大家都验证不了。但是明明从经络、穴位中刮出了“毒素”这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现代科学却仍找不到经络、穴位,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现在很多中医文献也承认“刮痧”是破坏血管,特别是破坏皮肤下的毛细血管。

(人体经络、穴位真的存在?

既然痧毒是从血液中来的,我们看到的“毒血”是紫色的。

那么先抛开我们早就形成的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可以思考下:刮出来的“痧”是血中的毒素颜色还是血液本身的颜色?为什么有些人能刮出明显痧来,有些人不明显,是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还是跟刮痧的部位、力道有关?

血液在管道里流动,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它们是相通的。

设想一下,如果毒素可以决定血液颜色,动脉血和静脉血是相通的,应该都是紫色的,而且病情越重,动脉血颜色越深。但事实是动脉血都是红色,而且跟病情程度没有关系。

真正的事实是:血液呈红色,还是暗红色或紫色,是由血液中氧气含量决定的。动脉富含氧气,呈红色。静脉含氧少,呈暗红色或紫色。连着动脉的毛细血管含氧呈红色,连着静脉的毛细血管含氧少呈暗红色或紫色。

从上面我们可以推出,如果有“痧毒”,是不会紫色的,刮痧刮出来的紫色是血液本身的颜色。刮痧的部位血管越丰富、刮的越用力,破坏的血管越多,出血越多,颜色越深。

“刮痧”不管从基本理论,还是作用机制,都是存在问题的,至少是很不明确,应该避免用于疾病治疗,比如电影《刮痧》里的小孩子拉肚子,首先可以吃药,一到两天不见好转,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有些人会说不少人通过刮痧或者抓痧好转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效果就行。

这里有两点,一是好转并不代表是刮痧治好的,比如轻微的中暑,即使不刮痧,只要把人移到阴凉处,用水擦擦身体散散热,人自然会好转;严重的中暑,比如热射病,降温是最主要的,然后马上送到正规医院治疗,刮痧只会耽误病情。

二是刮痧不是必须的,比如人心理方面的疾病,焦虑、抑郁、睡眠差,经常会出现头晕、浑身没力等。刮痧的疼痛会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它有吗啡、鸦片的类似效果,如镇痛、欣快感等。所以刮完后会觉得脑子变清楚了,身上也感觉有力气了,同理,给一巴掌或者将脸放到冷水里,甚至朝人大喊一声,也会有同样的效果。且,多了会成瘾,形成精神依赖,这本身变成了一种心理疾病,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寻求相关专业医生的帮助。

刮痧并不适合疾病的治疗,但是可以作为一种保健方式,竟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比如血液病、皮肤病、体弱等,而且不能大面积刮痧,以免造成感染、肾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