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领风骚的昆石

 苏迷 2019-07-15

  杨瑞庆

  昆山以地名命名的艺术品有两个,一个是让世人瞩目的昆曲,一个是让国人抢眼的昆石。而且昆石先于昆曲扬名,其命名出典说来话长。

  昆山原名娄县,改名的灵感来自于城内马鞍山白石的发现。当时的马鞍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并无特别之处。直到南朝时,山上的一位寺僧偶然发现峰内蕴藏的石坯经去沙、浸泡后,成为一块块巧夺天工的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玉出昆岗”一句说的是昆仑山盛产美玉,但马鞍山的玲珑石可与昆仑山玉石相媲美,于是有识之士就将地名改成了“昆山”,马鞍山改称为玉峰,山中的白石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为“昆石”了。

  自古以来,奇石繁多,琳琅满目,但昆石竟能脱颖而出,与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石”,这个荣誉是历代玩石者呕心沥血的审美收获。

  “沙里淘金”这句成语说明金子来之不易,昆石深藏不露,也难以寻觅。昆石深藏在岩洞中,隐蔽在泥沙里,就等慧眼识宝,然后巧手清污,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精致石品。

  玉峰山虽然层峦叠嶂,巨石嶙峋,但昆石只躲藏在有限的几个山洞中,由于洞小石少,宋代开始就禁止开采了。但历史上曾有多轮开山修路、挖洞备战的举动,留下了许多石坯,有时“貌不惊人内中秀”,有时“绣花枕头一包草”,全凭玩石者的经验去获取一块“外丑内美”的石坯,然后步步深入剥去伪装,可能会得到一块可心的昆石。

  从石坯到石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先进行晾晒、浸泡、去泥的粗加工,然后去追求昆石的自然美,这是玩石人必须遵循的古训,所以,昆石加工工艺被列为“非遗”保护项目。在昆石的生成过程中,泥浆、沙渣灌满了石中空洞,应在不伤害石质的前提下,剥去石坯的“肮脏外衣”,让其露出洁白如玉的真容。工序复杂,工时漫长,只有通过慢工细活,才能获取理想的昆石,所以,玩石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昆石不是千石一面,而是各具风采,就是常说的“同山不同石”。昆石虽然都出自玉峰山,由于出处不同,而使石品迥然不同。浅山的拙朴、深山的含蓄;东山的晶莹、西山的通透。而且形质千姿百态,如雪花峰、鸡骨峰、海蜇峰、胡桃峰、杨梅峰……很明显,都按昆石的形态特征命名,只听昆石类别,就能大致感知昆石的形象,如白如雪花的雪花峰、薄如鸡骨的鸡骨峰等。

  昆石的审美特征,古来就有“皱、瘦、漏、透”的总结,似乎与太湖石、灵璧石的特点相似,其实,昆石还有独具风采的“小巧、洁白、晶莹、空灵”的品性。

  昆石大多只有二三十厘米的高度,甚至还有更袖珍的小品,常放置案头欣赏。“色、纹、形、质、神”是判别昆石品级的具体内容。一般认为,温润如玉、洁白如雪、纹理细腻,形态生动、意象丰富的昆石为上品。大石不一定是好石,可能看上去呆板乏味;小石不一定是差石,可能看上去气象万千。

  赏石就是审美,审美就要识石。懂昆石的人要确定独特的视角,看出独特的亮点,一块看似平常的昆石,可能会被石家挖掘出令人振奋的审美信息,而成为石中精品。

  昆石大多洁白,少有色彩对比;昆石大多凹凸,难以稳定摆放。聪明的石家就在许多方面给予弥补,为素雅的昆石锦上添花。大多昆石要与“门当户对”的基座相匹配,才能充分展现昆石的美。配置基座不能随心所欲乱点鸳鸯谱,而要与昆石严丝密缝地吻合。基座大多由红木、榆木、紫檀木等硬质木料制成,请人雕刻成空灵、缠绕、曲折、写意的座架,造型需美观,重心需稳定,大小需适中,高低需协调,特别要给予昆石几个支撑点,才能使昆石稳如磐石。

  为了诱发引人入胜的审美情趣,藏家往往会在命名上别出心裁。或在形态上点明鬼斧神工的造型,如猴子捞月、东方醒狮等;或在形质上表明栩栩如生的写真,如银鸡独立、满天飞雪等。应该说,这是玩石者迸发的创新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藏家经常携带昆石精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赏石比赛。昆石果然不负众望,以其造型生动、质地晶莹而屡屡摘金夺银,为昆石的好名声扩大了影响。

  昆石属于石中精品,因此成为今日昆山亭林园“昆石、琼花、并蒂莲”的三宝之一,为了检阅出自山中的瑰宝,已在亭林园中建立了藏品丰富的昆石馆。

  由于昆石资源十分稀少,自然成为物稀为贵的赏品,简直稀罕得一石难求。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生活水平的提高,昆石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但是,保护不可再生的昆石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所以,应妥善保护这些历年积累的昆石作品,让昆石能天长地久地藏于民间,成为魅力昆山的一份独特资源。

2019.7.14 姑苏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