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石。

 乐府石集 2015-11-28

古有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

而其中数量最稀少的要数昆石了!

它的赋存本十分稀少,历史上又有若干次封洞禁采,使得它的传世量极为稀少。它是四大名石中唯一的硅质岩。白如雪、坚如玉,百孔千窍,玲珑莫测。早在宋代,就有片石值千金的说法,最为文人墨客追捧。


昆山市中心有一座玉峰山(也称马鞍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3华里。昆石就产于玉峰山中。

在距今约5亿年前,玉峰山(古称马鞍山)由于地壳运动受挤压而隆起成山,地下深处的含有二氧化硅的热溶液浸入白云岩岩石裂缝中,冷却后形成了石英矿脉。而在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就是昆石。


(昆山的昆石现在已经封洞禁采)

它数量十分稀少,加上即使找到坯石,也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清洗浸泡才能使其展现出玉骨冰姿,所以颇为矜贵。石体很硬,硬度近似玛瑙,却又很脆,很难人为着手加工,所以我们见到的昆石,大多数为独石,在放大镜下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晶体排列。


昆石的赏玩有文字记载始于宋代。宋代名士石公驹曾于“妇氏”处得到过一块昆石,为此作《玲珑石》诗一首,诗序写道“昆山产怪石,无贫富贵贱悉取置水中。以植芭蕉。然未有识其妙者。余获片石于妇氏,长广才尺许,而峰峦秀整,岩岫崆?(形容峰峦之势),沃以寒泉(以泉水浇之),疑若浮云之绝涧(好像浮云横跨山涧)而断岭之横江也。”



宋代诗人杨备作《昆丘》一首,以和氏璧比昆石,诗曰:

云里山花翠欲浮,当时片玉转难求

卞和死后无人识,石腹包藏不采收。

另一位著名文人曾几,在听闻好友要到昆山做县令之后,作《乞昆山石》一首以乞一方昆石。诗云:

……

奈何不厚颜,尤物更乞取。

但怀相知心,岂惮一开口。

指挥为幽寻,包裹付下走。

散帙列岫窗,摩挲慰衰朽。


在宋代,昆石已经成为文人墨客所祈求赏玩之物,大诗人陆游作《菖蒲》一首,就写道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宋代中后期,由于昆石赏玩盛行,玉峰山上的昆石被大量开采,山体受到巨大破坏,官府还为此颁布了禁采令


元、明、清三朝,昆石的赏玩主体由文人骚客扩散至民间。元代被称为“吴中硕儒”的文人兼书法家郑元祐蒙朋友顾瑛相赠一方昆石,甚为喜爱,作《得昆山石》。诗云:

昆冈曾韞玉,此石尚含辉。

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

一泓天影动,九节润苗肥。

阅世忘吾老,苍寒意未迟。

被书画家倪瓒盛赞为“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的书法家张雨,亦得到了顾瑛所赠一方昆石,提笔连写了两首咏昆石的诗。第一首诗为《得昆山石》,这首诗写得极美!诗曰:

昆丘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嵩华苍

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

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
补充一下,顾瑛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园池亭馆36处,声伎之盛,当时远近闻名。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玉山草堂是当时诗人游宴聚会场所。他不愿做官,常与杨维桢(也是大文豪)等人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年,天下纷乱,他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


到了明代,昆石更加深入市场,走向民间。明代书画家兼收藏家张应文在《论异石》中提到:“昆山石块愈大,则世愈珍。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惟鸡骨片者佳。嘉靖间见一块,高丈许,方七八尺。下半状胡桃块,上半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刘仔肩编选的《雅颂正音》收录了江西庐陵周子谅所写的《菖蒲诗》一首亦曾提到周子谅的个人藏品,说是“昆山石笋瘦如龙,银沙九节种春丛”。


清代昆山诗人归庄登临玉峰山作《昆山石歌》,诗中有云:

……

灵气旁流到物产,石状离奇色明洁

神工鬼斧斫千年,鸡骨桃花皆天然。

侧成堕山立成峰,大盈数尺小如拳。

……


清朝昆山文人陈竺生登览玉峰山,曾购得昆石一方,爱不释手,作《登马鞍山》,诗云:

……

薜荔者谁子,见示玲珑玉。

买得一卷归,温润若新沭。

自诧两袖底,居然腾海岳。

昆石进入市场,需求量剧增,政府为了防止盗掘,而再申禁令。明嘉靖初,清代乾隆五年,乾隆八年,民国24年均有查禁。

如今,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提升,昆石的赏玩开始回温。昆石的赏玩也融合了“瘦、透、漏、皱”与“形、质、色、纹、韵”古今两种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新突破又能牢记传统。并于本世纪初发现了福建昆石、山东昆石、安徽昆石等“新昆石”品种,补充了昆石的资源,满足了市场对昆石的需求。

(图为福建龙岩所产昆石)

在经过历史上的挖掘和抗战时期的日本侵略者的洗劫,昆石资源赋存量骤减。2007年7月27日,昆山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盗挖昆石的规定》,对于昆石的盗掘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保护昆石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

图文均出自《宝藏》杂志。原文略有删减。

作者:孙永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