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石难求的昆山昆石 要谈福建昆石的发祥,得从传统的昆山昆石说起。 传统的昆山昆石是一种色泽晶莹、玲珑剔透、形态特异介于矿物晶体和造型石之间的观赏石,又名玲珑石,亦称巧石、白石。产于“百里平畴,一峰独秀”的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山,昆山石即因此而得名。 玉峰山高80.8米,东西长600米,南北仅百余米,面积约0.16平方公里。大约五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地下深处岩浆中含二氧化硅热溶液浸入岩石裂缝中,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昆石与众不同,它不是千石一面,而是各领风骚,就是常说的“同山不同石”。由于在玉峰山的出处不同而使石品迥然不同,浅山拙朴,深山含蓄。按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就有洁白如雪的雪花峰,薄如鸡骨的鸡骨峰,状如海蜇的海蜇峰,果实累累的胡桃峰、杨梅峰、荔枝峰,还有鸟屎峰、石膏峰等,千姿百态。 历代文人雅士对昆山昆石喜爱有加,推崇备至,不惜重金搜求。于是采石者多方挖掘,山体破坏日盛。自宋代以来,为保护山脉,官府屡颁禁令禁止采凿昆山石。由宋至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届地方政府莫不如此。 昆石产地的玉峰山虽称之为山,实乃面积仅200多亩高度不足百来的“弹丸之地”,昆石资源有限。加之历史上屡屡禁采,所以昆山石越发“物以稀为贵”,简直到了一石难求的地步。陆游的《菖蒲》诗曰:“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曾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从诗中不难看出昆石当时的名气。“陈叟持来慰幽寂”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凝神赏石与石为友的闲情逸致。“一拳突兀千金直”这说明了昆石难求价值不菲。“曾僧野人动颜色”说明了无欲、无为的高僧都被昆石魅力所吸引而动情。宋代诗人曾几的“乞昆石”更是以“昆山定飞来,美玉山所有。几书烦置邮,一片未入手。散帙入岫窗,摩挲慰哀朽”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得一片昆石而没得到,只能以诗文来弥补心中的缺憾的心情。 长期以来,稀缺的昆山昆石被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面纱,显得格外神秘。人们不禁要问,这晶莹洁白,如雪似玉的昆石难道就仅产于昆山玉峰山一处? 二、天缘巧成的福建昆石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下之大,无独有偶。长期以来人们怀着这样的信念不断地在各地寻觅着与昆石相似的石头。宋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在昆山 石一则中就有记载“近时,杭州皋亭山后大山出石,与昆山石无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赏石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赏石怡情、赏石乐生不再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专利,极大地普及到民间,正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种情势下,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各地石友相继在白云岩以及钨镁盐岩里发现了与昆山石相类似的石头,只是这些石头由于成矿条件不同或其它成分差异,跟昆山石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而福建龙岩石友在武夷山脉发现的石头与昆山石的外观与内质最为接近。我们将两地石头送去化验,结果福建产石二氧化硅95.36%,三氧化二铁0.27%,三氧化二铝3.25%,碳酸钙0.11%,氧化钾0.38%,氧化钠0.04%;江苏昆山石二氧化硅98.82%,三氧化二铁0.25%,三氧化二铝0.40%,碳酸钙0.04%,氧化钾0.10%,氧化钠0.05%。由于福建石头的三氧化二铝高于昆山石,所以福建产石头比较昆山石更白些。福建产石头也如昆山石那样被赤土包裹之中,据我们对比考察石头种类更复杂,品种也更多样,许多昆山失传的品种在这里都有发现,有些品种甚至是从未有过记载的。为区别于昆山昆石,龙岩石友将其命名为福建昆石。 龙岩位于福建的西部,又称闽西。龙岩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结构复杂,能发现与昆山昆石相似的石头就可以理解了。龙岩“冠豸山”丹霞地貌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江山“睡美人”,华东第一洞的“龙硿洞”,盛产九龙璧石的“九龙江”上游,正好应了龙岩山好水好美石不少这句话。 三、福建昆石的寻根与正名 龙岩石友深知,观赏石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人文的积淀与历史的传承。近几年来、龙岩石友致力于福建昆石文化的寻根和科学的正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数年前龙岩的石友开始了前往江苏昆山昆石寻亲寻根之旅。石头一进入昆山,着实让昆山的石友震惊,他们开始以为盗挖者来了,清醒后才知道在他们的玉峰以外,千里之遥的福建也产此石。最先接纳我们的吴新民老师,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是昆石的收藏家,他长期研究昆石和昆石文化,曾著有中国赏石丛书之一的《中国昆石》一书。他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什么是昆石,昆石的赏析和昆石的文化精神与传承,福建昆石与昆山昆石的共性和差异。他还多次到福建昆石产地来指导工作,对新石种的开发利用起到引导作用,使龙岩石友对昆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刚开始发现宝藏那样的兴奋之中冷静下来,仔细地感受和品味着昆石的魅力。 昆山昆石和近年来发现的福建昆石都有隐晶性和显晶性二种,前者成矿温度较高杂质少,色白质如玉。后者由于成矿温度低杂质较多,色彩也更多变,除白色以外还有灰色、红色、黑色、绿色,有些还与其它矿物伴生并被赤土包裹。福建石友们获取这些原始坯料后,多次前往昆山取经,拜师学艺,学习他们的清洗方法,学习他们的审美及配座。开始昆山石友不太接受外来石头对本土市场的冲击,现在也能接受现实,昆山也卖起了福建昆石。通过了这几年的交流推广,福建产的昆石已慢慢地被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的石友接受。 一个新石种的诞生,尤其是它的正名它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就像灵璧石、太湖石经历过的一样。全国许多地方产一些相类似的石头,虽然有差异,但它们成份、结构、审美共性相似。当今石界,古代四大名石中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其货源不断,仍然深受石友们喜爱,为什么昆石受到冷落?究其原因是因为资源太少,还有就宣传力度的问题。 2010年3月16日中国观赏石协会正式下发《关于观赏石石种命名原则》文件。文件中指出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原则:(一)沿袭历史的原则。(二)命名在先的原则。(三)约定成俗的原则。(四)产出的地域名称加+石的命名原则。文件中有一段这样的写明:“随着赏石人群迅速增加和科学的发展,原有的灵璧石、太湖石、昆石等老的石种,近年来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所发现。为不致使新石种与原有的老石种混淆,新发现的类似石种以产地地域名称+石种名称命名。如:从安徽灵璧县向北延伸至江苏徐州地区的铜山、睢宁等县域的同类石质的灵璧石,可冠名为徐州灵璧石” 。在文件中明确点到昆石。所以,我们根据中石协文件精神,经石友们商讨结果,把产自福建的昆石命名为“福建昆石”向外推广,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福建昆石经历了几年市场的洗礼,已经初步得到全国石友的认可。这对四大名石之一的昆石来说是一个资源补充,使各地昆石爱好者能一起参与赏玩、收藏,从而对昆石文化起到一个更好的推广和传承作用。希望福建昆石能得到更多石界同仁的喜欢,有更多的石友、藏家来关注、赏玩,使得昆石这个历史名石能再度辉煌。 注:本文原载于《中国赏石》第四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略有改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