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中国奇石:《千年昆石》系列之一 昆石的成因和历史

 雅石缘联通 2017-05-04

         昆石,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产于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园内的玉峰山中。山海拔80.8米,周长1.5公里,东西长600米,南北宽仅百米,山麓面积0.159平方公里。

         玉峰山地下的岩石系白云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美,是寒武纪海相环境的产物,也是组成玉峰山基础的岩石和太湖地区山峰最古老的岩层。五亿多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中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白云岩中断层破碎带内。昆石在断裂破碎带中呈“鸡窝状”孤立分布,并被红泥包裹,与其周边包含硅化角砾的石英脉体有着明显的界线。经化验分析,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其色洁白,含硅量达百分之99.46,摩氏6-7度。如将白云岩角砾及杂质清理之后,留下的骨架是白色网络石英,就是成形的各具特色的昆石。

         昆石采挖的启始年代,据说,开始于唐代的中后期。查阅目前现存资料发现,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宋代。从宋至清的四个朝代中,约有30位诗人的31首诗歌谈到了昆石。

         宋朝诗人石公驹曾作《玲珑石》来赞美昆石。他先在序中说:“昆山产怪石,无贫富贵贱悉取置水中,以植芭蕉,然未有识其妙者。余获片石于妇氏,长广才尺许,而峰峦秀整----。”现在的昆石,当时被他叫作“怪石”。

         诗人范成大也写过《水竹赞并序》诗,来称赞昆石。他在序中曰:“昆山石奇巧雕锼,县人采置水中,种花草其上,谓之水窠。而未闻有能种竹者。家弟至存遗余水竹一盆,娟净清绝。众窠皆废。竹固不俗,然犹须土壤栽培而后成。此独泉石与俱,高洁不群,是又出手其类者。”

         出生于江西赣县的诗人曾几,在《乞昆山石》诗里,更是把自己对昆石的喜爱之情表述的淋漓尽致:“昆山定飞来,美玉山所有。山祗用功深,刻划岁时久。峥嵘出峰峦,空洞闭户牖。几书烦置邮,一片未入手。即今制锦人,在昔伐木友。尝蒙投绣段,尚阙报琼玖。奈何不厚颜,尤物更乞取。但怀相知心,岂禅一开口。指挥为幽寻,包裹付下走。散帙列岫窗,摩挲慰衰朽。”昆石的玲珑和奇巧,让他如痴如醉,拟人化的描写,不仅表现出作者对昆石的爱慕之情,也令读者对昆石增加了一份爱意。

         著名诗人,陆游也写过赞美昆石的诗。他的七律《菖蒲》是这样说的:“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曰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在宋代,一块昆石“千金值”,内中虽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足以说明昆石资源的稀缺和价格的昂贵。

         元代诗人张雨得到友人赠送的一块昆石,心中异常兴奋,作诗《得昆石》以答:“昆丘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蒿华苍。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

         明朝的诗人,赞美昆山玉峰山和昆石的,无论是从人数还是诗篇的数量,都胜过前朝。根据资料记载,明朝有八位诗人,共写了十首诗歌来歌颂昆石和昆石的产地,它也是历史上文人墨客以诗歌的形式颂扬昆山最多的一个朝代。他们分别是:王稚登、王志庆、吴宽、吴祺、孙大登、杨备、夏原吉和张銮,而其中当数杨备的七绝诗《失题》最具特色,他写道:“云里山光翠欲流,当时片玉转难求。卞和死后无人识,石腹包藏不采收。”杨备生活的时代,昆石已和玉石相提并论,其观赏价值已日益提升。

         清代归庄在《昆山石歌》中更是对昆石称赞有加:“昔之昆山出良璧,今之昆山产奇石。----神工鬼斧斫千年,鸡骨桃花皆天然。侧成堕山立成峰,大盈数尺小如拳。-------”

         除了诗人用歌赋的形式赞美昆石外,而记载昆石最具权威的要数宋代的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了,他说 :“平江府昆山县石产土中。多为赤土积渍。既出土,倍费挑剔洗涤。其质磊磈,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土人唯爱其色洁白-----互相贵重以求售。”

         昆石作为大自然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几度灿烂辉煌,而它与生俱来的“晶莹、洁白、玲珑、剔透”之美和其蕴涵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其欣赏价值与尊贵地位超越了众石,从而雄踞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