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大论地给孩子讲道理不听?简单粗暴的语言可能更有效!

 阿霞儿 2019-07-15

有时候,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说太多道理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你是不是习惯用大幅通篇的道理或者哄骗的语言和孩子对话、结果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呢?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儿童早期研究项目负责人Joan Ershler博士表示,孩子正处于发育中的大脑能够接收且处理的声音极为有限,因此在教导孩子时,语言越简短反而效果越好,以免孩子迷失在长篇大论中。

以下这些简短有力的句子,父母们可以尝试一下。

  '我知道这很难……' 

记得说这句话的时候眉头微皱、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这样做能够大大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无论是因为做错事而悔恨,还是因为受挫而懊恼,都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上的抚慰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和自己感同身受。

要相信,父母适时表现出同理心,是在帮助孩子经历困难的感觉、并离开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不是让他们一直被情绪控制而无法自拔。

 “慢点走路,好吗?” 

当父母对孩子说完“不要跑了”或者“不要再吵了”这类话语后,除了让孩子马上停止一些不好的行为,还应该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

这时候,不如直接提示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慢点走路”“你们各自去玩不同的玩具”等,孩子在清晰的指示下反而能够更快地遵循。

 “重做一次吧。”

对于很多孩子不当的行为,比如大吼大叫、抢别人玩具、行为粗鲁等,这句话相当有效。

告诉孩子“我们重做一次吧”,能够让孩子觉得对某种情况有一定的控制权、有机会去选择不同的行为,而且他们会更加合作地有所动作,而不是因为后悔产生罪恶感、情绪低落。

“我之前怎么说的?”

父母之前如何告诫孩子的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情绪高涨,你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相同的情绪。

问孩子“妈妈之前是怎么说的”,其实是在提醒他之后应该怎么做,通过重复恰当的方法,帮孩子无形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我爱你,所以不想和你争辩。”

不要忽略这句话的魄力。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父母如果说了这句话,其实也意味着:争辩结束,但生活还要继续。

尤其在自己的孩子还处于年幼时,这句话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了一场争吵继续恶化,也能让孩子知道,相比言语上的输赢,情感的妥协更显可贵。

 “如果你这样说话,我没法理解你。”

这是一个能够帮助孩子“停止抱怨”的好方法。

一旦孩子用更正常的情绪和你说话,你可以借此称赞他对情绪良好的管理,以及这样做能够带来的好处——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轻易被挫折被打败。

 “我们该怎么问呢?” 

帮助孩子明白到礼貌地行事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挑战,但记住,不要采用唠叨的方式,这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排斥或叛逆反应。

另外也不要用责问的口气,在遇到需要向他人需求帮助的时候,平静地反问孩子“我们应该要怎么问,才显得有礼貌呢?”,借此提醒孩子要谦虚有礼地对待他人。

如何更好地发出指示

除了运用简单的句子来发出指示,还可以注意一些方法,让孩子顺利遵循你的指示行事。

· 直接发出指示

用陈述句代替疑问句,比如“请你做完功课”,而不是“你准备好做功课了吗”。

· 近距离发出指示

建议走到孩子身边给出指示,而不是在房子另一端。

· 指令清楚且具体

用“请开始阅读任务”代替“去学习吧”。

· 根据年龄使用不同语气

确保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年幼的孩子要用浅显易懂的句子,年长的孩子避免用幼稚的语气让他们觉得不被尊重。

· 每次只发出一个指示

尤其是对于注意力难集中的孩子,避免一次性发出多个指示,比如“穿上运动鞋,然后吃完午饭,跟我在客厅聊一下”。

· 解释要简单

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能够让孩子更有可能去遵循指示,但记住解释要简洁清晰,比如“现在在下雨,我不想你感冒,快去穿上外套吧”。

· 给孩子时间消化

发出指示后,建议等待几秒,不要重复再讲。孩子会慢慢练就冷静听取一次指示的技能,而不是期待对方重复。观察和等待,有利于父母放手、避免为孩子代劳应该做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