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是最大钟表收藏家,用坏的钟表如何处理,他说:放崇文门卖钱

 历史解密坊 2019-07-16

乾隆皇帝一生奢侈无度,不但爱好诗文写作,而且更爱收集奇珍异宝。乾隆皇帝最喜爱的东西,莫过于西洋钟表。在清宫之中,乾隆皇帝所收藏的钟表数不胜数,如此数量巨大的钟表究竟从何而来?它们损坏之后,最终又会去了哪里?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清王朝的各位皇帝中,乾隆皇帝是最有“福气”的帝王,他的皇位继承并非如父亲那般艰辛,在位时也不像爷爷那般江山不稳。正因如此,坐拥盛世的乾隆皇帝也就养成了奢靡无度的性格,将享乐放在了第一位。

乾隆皇帝对于西洋钟表甚是青睐,从年轻时就作诗《自鸣钟》歌咏西洋钟表的机巧灵动。自登上皇位以后,乾隆对于钟表的收藏更加执着,凡是自己喜欢的西洋钟表,统统收归府库供自己赏玩。据统计,乾隆一生收藏的钟表约有3000多件,现今存世的代表性文物有“镶玻璃洋自鸣乐钟”、“镀金洋景表亭”、以及“机器人写字钟”等,其功能各异且构造精巧无比,令人不禁赞叹几百年之前的匠心工艺。
乾隆皇帝府库中数量如此庞大的钟表,它们究竟来自于哪里呢?其来源共有5个。

第一,清乾隆年间,清王朝与外国的贸易开始愈加频繁,不少欧洲富商都想抱住大清的大腿,他们便会精选代表本国最高科技的钟表,将其当作“贡品”献给清朝皇帝。
第二,乾隆皇帝也同样命官员在广东等通商口岸进行甄选,一旦发现奇珍异宝,立马购买送入到清宫之中。
第三,乾隆皇帝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设想,命采办官员前去欧洲定制钟表。
第四,清宫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专门为乾隆制作钟表,他们的任务,就是对西洋钟进行仿制。

第五,抄没官员家产,也是清宫搜集钟表的一大来源,甚至不少贪官污吏家中的珍玩钟表,要远远高于乾隆皇帝本人收藏的钟表。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清宫中收藏巨大数量的西洋钟表,一旦出现不可维修的现象,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代时期的钟表,无论是外壳还是内部机械构造多数都是铜制,因此钟表一旦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便可以将其熔炼成铜汁,以便重新制作成其他器物。
乾隆50年2月15日当天,由清宫做钟处移交给铸炉处的铜制大型钟表便有23件,总重量达到了1845斤。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特意嘱咐“若是钟表中有金,则将金子刮取后融化,否则一并扔进炉子中销毁”。

但是销毁的工艺流程太过麻烦,内务府在计算账目时,总是发现熔铜的成本过高,致使铜钟的回收价值不大。为了更好的换回成本,在乾隆51年的4月29日,内务府大臣舒文提出:“若按照前一次的做法,拆毁所得之铜不过千余斤两,若交崇文门办理,即可得铜十倍之数”。
“崇文门”究竟有何神通?又是如何将铜价变为“十倍”的呢?原来崇文门有一项特殊的权力,便是将宫中的宝物变卖至民间。
钟表处将铜钟交给崇文门后,崇文门的工匠便开始对钟表进行修裱。即使钟表已经损坏,但是宫中的宝物都是皇帝御用之物,民间富商也会争相抢购,所出的价码也是不菲,故此其“所得之铜”才会高于熔炼之铜的数倍。

在清宫有目的性的汰劣存优过程中,其府库内所存的宝物也都成了世界上钟表中的精华,正是因为如此,在几百年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致钟表。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