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日晷到西洋钟:清宫计时工具进化小史

 罗宋汤的味道 2019-04-09

都说从前慢,古人的一天似乎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惬意自在。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方式,比如说……

日晷西洋钟

说到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我猜是一个带刻度的石制圆形晷盘,加上一根铜制晷针,组成一个庄严、又有点极简主义风格的日晷。像这样的日晷,紫禁城太和殿前就有一个。

太和殿日晷

随着日影的不断变换,人们通过观察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确定不同的时刻。但日晷的设计过于依赖自然,不仅无法在夜间读取时辰,即使在白天,也会因为阴雨天气或树影遮挡而难以使用,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显然是不够的。

这时就要提到“日晷”的好朋友“漏刻”了。

漏刻,又名刻漏、滴漏,“漏”指滴水的漏壶,“刻”指壶内附有时辰刻度的箭尺。水涨箭浮,以计时刻。漏刻计时需要经常比对天文测时来校正准确度,白天对照日晷的表影,夜晚观测恒星的位置。如此,漏刻才可以周而复始地演绎时间的流动。

清  铜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清  铜壶滴漏

有一天,东方的时间与西方的计时工具相遇了。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两座自鸣钟赠与万历皇帝,中国宫廷里第一次出现西洋钟表的身影。这种更加“智能”的西洋奇器当时虽未在宫廷内流行起来,但已经为传统计时工具终被替代的事实埋下了伏笔。

科学狂人——康熙

 “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

阴阳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

欧洲机械钟表真正作为一种科技成就而受到重视,还要感谢热爱科学的康熙皇帝。

少年天子玄烨亲政之后,曾主持历法之辩,证明西洋历法较之大统历更为准确。随后,他又在宫廷中设立制作钟表的专门机构,遍寻“有技艺之人”,仿制、维修欧洲机械钟表。

至此,西洋钟表开始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入宫廷,而日晷等传统计时仪器则逐渐“退居二线”,成为高居庙堂的礼器和点缀宫苑的陈设。

实用主义——雍正

相比于崇尚西学的父皇,雍正皇帝则更加务实。对于勤于政务、日御万机的他而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因而钟表在宫中被普遍使用。不仅如此,雍正出巡时会命太监携钟表随侍,其乘坐的车轿内也都安放有钟表。

根据雍正皇帝的需要,供职于清宫的传教士沙如玉发明了报更自鸣钟。除了普通钟表的走时、报时、报刻功能外,这种更钟又增加了发更、打更系统及定更、调更装置。它能够按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夜间的长短进行调整,确定更的起讫和间隔时间,以适应宫中夜间打更的需要。

清乾隆    紫檀木楼阁式大更钟

清乾隆    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爱美之心——乾隆

乾隆皇帝最是痴迷钟表,将之视为高雅奇巧的珍玩。他本着“颜值至上”的原则,对钟表的造型式样要求精益求精,甚至会亲自参与和指导钟表的设计制作。

皇帝的喜好往往是时尚的风向标。乾隆一朝,中国进购、制造钟表之风达到鼎盛。据现存清宫《作钟处钟表细数清册》记载,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作钟处生产的钟表保存在清宫者达116件。听起来数量不太多?要知道,乾隆十四年(1749年)完成的“八仙庆寿,海屋添筹”时刻乐钟前后耗时五年才制作完成。

清乾隆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该时期的御制钟表可谓是中西合璧,造型以亭、台、楼、阁为主;铜镀金錾花、铜胎画珐琅、透明珐琅、紫檀木嵌金银丝和玻璃、玻璃画等装饰工艺极尽奢华;更有水法、转花、升降、奏乐、打钟、写字、活动人禽等新奇玩意儿,观之妙趣横生。

不贵珍奇——嘉庆

“不贵珍奇,不爱玩好”的嘉庆亲政后,钟表开始不那么“受宠”了。据《上谕档》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表示:宫中所藏的珍玩器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可见此等珍奇祗属无用之物”。因此,钟表与其它珍玩一同被列入了禁献名目。皇帝的反感,加之国力不济,做钟处开始式微。

到了同治、光绪时期,做钟处更是连修理钟表的活计都难以胜任,清宫钟表的辉煌逐渐褪去。

故宫,永不落幕

从日晷到西洋钟表,无论计时工具的形态如何改变,时间总是步履不停。紫禁城坐观一日之内十二时辰的变换,四时之间春夏秋冬的轮回,古往今来王朝政权的兴替,直到今天,她的故事依旧没有落幕。

最近,这些钟表文物的主要展出地——故宫钟表馆,完成了改陈。新钟表馆目前陈列的82件钟表里,有20件为首次展出,观众踏在不同的色彩空间内,细探彼时英国、法国、瑞士、清宫造办处和广州钟表等各类钟表文物的风格特点。跨越百年,周围已是崭新的面貌,但它们被故宫的工作人员修复、保存、展出,让观众得以见证历史滴答走过的地方。

新钟表馆内景

钟表馆隔壁不远处,故宫珍宝馆同样发生了变化:在皇极殿西庑北展厅,知名度高的、视觉效果突出的玉及彩石类文物引人注目:和田玉+翡翠+玛瑙+水晶+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的绚丽搭配,堪称华丽丽,西庑南展厅陈列的像生盆景(宝石盆景)也非常值得一赏,它们极具宫廷特色,此前可从未集中长期展示过~

珍宝馆改陈后内景

改陈后的两个经典展馆,不来看看么?

什 

我们有《故宫展览》App,带你打破时间限制,随时看遍故宫各大展览!

 ▲ 点击下载《故宫展览》App

在这里,指尖访古,故宫博物院精品展览一览无余。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插画 / 王天帅

责任编辑 / 谢菲  实习编辑 / 周佳

 鲁婉卓  审校 / 郭福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