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非常高的电视剧《少年派》中,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叹:
电视剧围绕“高考”这个话题,将三个家庭的各种矛盾,青春期孩子的种种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闫妮饰演的是高一学生林妙妙的妈妈。在妙妙高一刚开学,妈妈就为女儿开始了高考倒计时。 在这种紧迫和焦虑的情绪下,母女两人一句话不对就会开始争吵:
如果说妙妙只是因为学习成绩才与妈妈产生矛盾,那么学霸钱三一与妈妈产生的矛盾,就完全是教育方式不同产生的冲突。 钱三一是学校的学霸,却有一位“完美”妈妈在时刻操纵着他。 美名其曰陪读照顾儿子,实际上是远离性格不合的丈夫,同时更好监督儿子学习。 有一个钱三一与母亲激烈争吵的画面: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最终影响的都是一个家庭。 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很多家长的解决方式就是打骂孩子。 甚至有的家长还把孩子送进了武术学校,用消耗体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为。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想要获取的,又到底是什么? 孩子青春期出现的这些问题,真的是不正常的吗? 从行为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孩子青春期问题:
想要解决孩子青春期的种种问题,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就拿剧中的妙妙为什么会跟妈妈爆发争吵来说吧。 女儿跟妈妈爆发冲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妈妈对成绩不满,而是因为妈妈要求女儿退出学校的广播站,而那是妙妙非常热衷的兴趣爱好。 父母眼中影响孩子学习的东西,其实代表的是女儿的梦想和希望。 在女儿的反抗中,妈妈不但没有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不断威胁女儿,更是加剧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时候,父母适当的示弱,不仅仅是平息争端,而是给孩子、给自己一个思考、反省的机会。 就像剧中的爸爸,他在母亲的强势要求下,并没有摆出强硬的姿态,一同对抗孩子,而是给孩子留下喘息的空间,并坐下来和女儿去聊母女两人的关系。 女儿听过爸爸的分析后,也能慢慢去理解妈妈,而理解是所有关系的前提。 这样的理解是发自肺腑的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强势的打压下被迫的屈服。 认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家长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现种种问题,并不是代表孩子要远离你。相反,孩子正是通过这些不正常的信号在向你求救——他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处。 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但不会解决孩子的种种问题,反而会错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后机会。 青春期是孩子各种问题的爆发时间点 近段时间,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
沉迷游戏、看小说、厌学、早恋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这类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家庭教育与相处问题的集中爆发。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做自我同一性时期,是指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作为成长的必经阶段,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 情绪的包容 这一点是很多问题爆发的源头。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火药桶,如果在孩子爆发情绪的时候,父母没有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跟着孩子一起吵,那只会加剧冲突,甚至会让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 尊重和支持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正在经历一个独立人格的形成阶段。 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和需要。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会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 社交和伙伴 进入中学后,孩子们就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