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小峰主任委员:痛风治疗达标率不容乐观,医生应帮助患者做好长期管理

 369蓝田书院 2019-07-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发病率逐渐增高,导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然而患者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医生对痛风的认知和诊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期我们邀请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谈谈痛风的诊疗现状及如何提升临床医生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痛风偏爱中年“油腻大叔”

Q

痛风的发病率如何?通常哪类人群发病率最高?

曾小峰:近些年,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痛风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中国目前痛风患病率约为1.1%,患病人数约1600万,多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痛风患者常伴发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引起全因死亡风险增高。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人体摄入的食物有一种物质叫嘌呤,其代谢产物就是尿酸,如果嘌呤代谢出现故障,尿酸不能进一步代谢,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这些增多的尿酸盐形成结晶体,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会引起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急性炎症,这就是临床上的痛风。

痛风首次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疼痛,大多数人为夜间或清晨突然出现第一跖趾(脚拇指)关节剧烈疼痛。急性期后会出现间歇性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影响肢体运动。晚期痛风病人的高血压、肾和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少数病人可能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针对痛风偏爱中年“油腻大叔”的特点,痛风与饮食、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喝酒、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等都是诱发因素,肥胖人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40岁以上男性,因代谢功能下降,成为痛风高发人群。而女性因为体内的雌激素有助于尿酸的排出,所以到绝经后发病率才会增加。

降尿酸治疗达标率不足四成

Q

目前我国痛风的治疗现状如何?

曾小峰:中国痛风患者达标率是非常低的。我们的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低,因而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在第一次急性发作以后一个月内复诊率只有20%左右,病人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疼的时候才去就医,不疼的时候连药也不吃了。6个月复诊率只有3.9%,吃药的只有21.6%,40.9%的患者在过去一年内完全没有治疗,不痛不治的患者多达81%。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痛风疾病数据显示,痛风患者治疗4周、12周和24周的随访率依次降低,分别为20.7%、10.8%和3.9%,即能坚持半年随访的痛风患者不足4%。与此同时,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达标率在用药半年后也仅为38%。

痛风治疗需要长期管理

Q

痛风治疗最主要应该把握的是什么?

曾小峰: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而且长期高尿酸血症还会引起或加重其他多器官损伤,并发肾脏病变(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等)、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卒中等。因此,痛风治疗,调控好血尿酸水平是关键。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但能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管理即综合治疗予以控制。除了要在急性发作后的24小时内及时给予抗炎止痛治疗,对于痛风这种慢性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也非常关键。目前普遍存在的,仅在急性疼痛时用药治疗,间歇期就不管不顾的情况,一定要努力纠正,因为这会导致患者的痛风反复发作,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Q

目前我国痛风的治疗,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小峰:随着风湿免疫学科的壮大,我国痛风的治疗水平快速提升。痛风患者的长期管理依然使临床医生面临三大挑战:如何做好急性发作期的正确处理,如何提高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持续达标率以及如何提升痛风患者用药依从性。

需要强调的是,达标不是短期目的,要长期达标才行。所以,我们主张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尿酸。要让病人长期平稳维持,就要找出适宜他的最低剂量来维持。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可以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增加剂量。达标以后再逐渐减少剂量,使它长期平稳。

基层诊治水平有望提高

Q

得了痛风,不仅是患者不知道到风湿免疫科去就诊,就连很多医生也未必了解,而且由于基层医院分科没有那么细,风湿免疫科恐怕很难有专门的分支。那么,在提升基层痛风的诊治水平方面,有哪些做法?

曾小峰: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风湿免疫科是一个“弱小”的学科,甚至在全国不少三甲医院还没有这个专科,对此我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在近五六年一直在推动这个学科发展,培养专科人才,目的就是要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首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大力促进各个地方成立这个专业。下一步全国三级医院都要建立风湿免疫科,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也应该建立风湿免疫科,只有这样,风湿免疫学科才会得到迅速发展,进而有效解决一部分看病难的问题。另外,我们目前正准备做痛风的诊治规范中心建立,并建议一些风湿免疫科成立痛风门诊等,以此推动痛风诊治水平的提升。

文/ 本报记者 方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