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微小说写作第六讲个性化的写作

 秋声独赋 2019-07-16
   文学创作是一件最个体化的工作。“文革”中提倡的“主题先行”、“集体创作”,都是违背写作规律的。
    个性化、独特,是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法。唐朝的诗歌创作彪炳中国文学史,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座难以越过的高峰。但在晚唐,却有个诗人独树一帜,他就是李商隐。他独以“朦胧诗”大获成功。如果他仍沿着李、杜、白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就绝难脱颖而出。
    微小说的写作也是如此。,走常人走过的路,吃别人的嚼过的馍,永远不会有出息。有的作家用了非常鲜明的比喻“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种红小豆。我偏种黑豆”。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所谓独特性,可以是多方面的。如体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擅长长篇小说,莫泊桑、契诃夫虽也写长篇,但他们的短篇小说更为出色。同样是写散文,余秋雨就不写抒情散文,而写文化散文。所以,有些作者,微小说还写不好,就急着去写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其实大可不必。还是看什么更适合自己。李逵用的是板斧,林冲则使长枪,不能说谁比谁的兵器更锐利。
 

今天,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材独特。题材的确立,与个人生活的地域、经历有关。老舍先生长期生活在北京,因此他的作品京味十足。冯骥才生活在天津,他的小说多写天津卫的人和事。赵树理、马烽多写山西的生活,故被称为“山药蛋”派。孙犁则多写白洋淀的故事。而沈从文的湘西风情,是别人写不了的。另一个是经历。许行经过了战争年代,所以,他的《小白鞋》、《立正》,这些独特的题材,别人难以涉及。也许有人说了,苏童没有经过旧社会,却写出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的小说,但那是个案。我们还是要遵循普遍的写作规律:写你熟悉的生活!
有作者给我来信说,他生活在一个小车站。每天就几个人。没有什么可写的。我以为,还是观察不够。国外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一生就写他生活的小镇,写出了160万字的作品。
   现在,微小说一窝风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机关的反腐、年轻人的恋爱、小三。。。。写腻了,没人看了,又转向了扶贫、养老、农民工。本身没有多少体验,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怎么会写的深刻、写的感人?现在,许多的征文大赛,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导向。一些青年作者,明明没有生活,也要赶鸭子上架。全是为了获奖。少年不知愁滋味,却硬要说愁!对这些比赛,临时性的参加一下,可以,做个锻炼。但如果长期,乃至作为一生的写作,不停的追风,就是累死也不会有收获。还有的,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把它改写成小说。作为一个创作的长期方向,只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创作”是危险的,误人子弟!我年轻时,看见报纸上报道的柬埔寨大捷的消息,给报纸写了一组小诗,没有生活体验怎么办?就在地图上找到柬埔寨的地名,加上想象,编造了出来。现在想想,觉得幼稚可笑。但,我犯过的错误,有没有人重蹈覆辙呢?
   不错,文学是想象的产物。但如果没有生活的丰厚土壤,单凭想象,难长出参天大树!不要东望西望,不管风吹浪打。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踏踏实实,沉下心来,深入生活,你就会发现,你的脚下,有黄金,有无限的宝藏,有写之不尽的素材!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不是你从生活中切实的发现,你的作品不仅软弱无力,而且会让读者感到明显的虚假。现在一些小说,让人看了开头,就不想往下看了。有的看完了,有上当、浪费时间的感觉。情节的雷同化,作品编造的痕迹严重,都是因为缺乏生活的体验。
    有的青年作者,打探消息,搞关系,下的功夫,花的时间,比写作、修改多的多!需知,一切,都要凭作品说话,凭质量说话!世界上那个大作家是靠吹捧获得成功的?不要以为别人点赞你就是好作品,那是客气。以为打赏多了,就是大家了!那是朋友的帮助!要静下心来,切实看看自己的作品质量怎样?要敢于听批评的意见!老是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只能成为磨道里的驴子,一辈子在小圈子里转!
    一个人一生能写出一篇或几篇留得住,传得下去,多少年后人们还提起的作品,就很不简单,就是幸福!多出精品,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活到老,写到老!
二.叙述独特。
   汪曾祺的小说写的很怪,全不按常规。他的小说,情节和别人的不一样,《受戒》尤为突出:前面的背景描写用了许多篇幅,到了主要人物出场,故事没有充分展开,就结束了。有人提出: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他反问道:怎么不可以这样写?没有固定的套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当然,我们的小说,还是要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也不能太随心所欲。
刘国芳,我以为,是国内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你蒙上作者的名字,马上就可以认出来。目前,能做到这样的作家,还特别少。他的小说,情节不曲折,全用白描,绝不浓墨重彩,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无风云变幻、风暴雷霆。但其中的深邃意境,在读后慢慢品味、反复琢磨,方解其中之味。《风铃》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
   相反,孙方友的小说,如烈酒。味道浓,大张大合, 淋漓酣畅。
    不同的作者,要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有不同的创作观念。
    鲁迅是个大家,他是不断地有意改变自己的叙述方法,因此,他的小说呈现的是千姿百态。如《祥林嫂》是第一人称,转第三人称,再转第一人称的自然转换。
  《故乡》、《一件小事》则用第一人称;而《狂人日记》、《伤逝》、《阿q正传》则用第三人称。
   我们在学习写作时,可以有意地训练各种的方式;但是,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这样更得心应手。
   目前,一些初学写作者的不足在于叙事的过于跳跃:主线断断续续,很不明确。可能有意模仿西方小说的叙述方式,忽略了我们的民族欣赏习惯。还有的问题是线头太多,一件事还没有讲清楚,又出现另一个人物、另一件事。结果是全篇支离破碎,很不完整。该深挖的地方没有挖下去,总让人感到浮光掠影,没有写透。开始写作,我主张还是先写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件事,有头有尾,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必须有一个严格训练的过程。会走了,再学跑。达芬奇在开始画素描时,光鸡蛋就画了几千个。我们的写作。下过这么大的功夫吗?
   小说的叙述,实际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西方近年兴起的《叙事学》,是对小说写作的一场大革命,其中涉及的视角、叙述方式、叙述时间,都对小说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建议我们的作者,读一读。在叙述的方法上,有意识地读一读东南亚、港台的小说,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的一个事件,经过他们的手,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
   当年,俄国的一个形式主义作家,曾把俄国的的童话故事,做了一次认真的分析:在国王、王后、王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归结为120种模式。我们的作者,也可以做些研究,看看我们的微小说有多少种叙事的方式。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写熟练了,就可以创新了。
三.语言独特
语言是作家最鲜明的标志。许多方家都指出,语言的深刻取决于作家思想的深刻,来自他对世界的认识和独特的看法。同时,在写作中,语言是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
    我们当下的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语言不够规范,汉语的基本功还差。句子语法上的问题比较多,动宾、主谓等等的搭配有许多毛病。有的喜欢用长句、倒装句,甚至用欧化的语言。有的想刻意出新,乱用比喻句,结果搞得不伦不类。大家的作品的语言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许多都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例句。而我们一些作者的话语,句子拿出来,稍一分析,就看出它的漏洞。
二是人物语言、叙述话语,千篇一律,放在何时、何地,都能用;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不会错。干部和农民的话一个样,经理和科员说话一样随便,女生与男生一样放肆。。。。。当我们合上小说,谁说的什么话都忘得干干净净。
   同时,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固定的话语可能因当时的情境发生变形,如温柔变暴怒,虚伪变真心,忠厚变狡猾。。。。。因此,要因文而异。
   语言的个性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文中人物的语言有特色,让人读了挥之不去:雅盗不同于小偷;文人不同于卖猪肉的。。。。。不同地域、生活习惯、经历、学识、身份。。。。的人不一样,说话的方式、习惯都不同。我们仍以反腐小说为例,就是贪官,有的深藏不露、有的贪得无厌、有的粗俗、有的阴险、有的文雅、有的幽默。。。。。其实,他们个性不一、经历复杂、内心矛盾,因此表现不一。但我们看见的反腐小说,贪官的语言千篇一律,简单化、浮泛化,没有几句经典的可以记住的。人物语言没有特色,人物形象就树立不起来!
    这方面,我们可以好好研读曹禺的《雷雨》。我们把作品盖起来,从话语中马上都识别说话的是谁,每个人物绝不会混同,一句话都不能差。
   不同作家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一是地域方言:路遥的陕西话,沈从文的湘西语,王安忆的上海话、老舍的京腔。。。。。
 
   第二是作家自己的语言习惯。如我们常说“命运”,鲁迅偏说成“运命”。因此,一看文章,便知是谁写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也是最丰富的语言,因此,你们既然致力于终身写作,就要下大气力,甚至要学习一生。
 
顾建新简介
顾建新,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教授、原主任、硕士生导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顾问、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曾任江苏省教育厅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三个大学的中文系主任。从事微型小说理论研究二十年,出版《撷英集》、《微型小说学》等专著五部,1999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微型小说学科建设的倡议。在新加坡《新华文学》、印尼、泰国报纸及国内一级期刊《文艺研究》、核心期刊《红楼梦学刊》、《甘肃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写作》和《文艺报》、《文学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担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全国征文大赛十届综评委,参加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的撰写。为多部小说集做序与点评。连续三年为《小小说选刊》评刊。曾任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副会长,获第七届《金麻雀》理论奖。七次获省、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