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业一直在讲创新,但自己就缺乏创新......所以,先别教别人如何创新了,先从自己做起吧...... 我认为,培训的创新方向之一就是游戏化。一说到对培训进行游戏化,很多人都联想到体验式培训,或是在培训中加上一些游戏。我首先要与体验式培训划清界限。徐川老师的一个说法点中要害:体验式培训往往是体验而不是培训。至于很多人把拓展和体验式培训混为一谈,这个就不关我事了…… 体验式培训中的最大弱点就是“方法论”,这种培训形式能够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某个理论和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简单而不落地。例如,拓展中“背摔”让学员明白信任团队的道理,但是这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信任团队需要很多实际场景,很多现实问题和个性化解决方案,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需要在反复的引导式练习后,才能真正掌握其要领,运用在工作中,并最终形成习惯。 传统的培训也没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培训课程中,讲了很多信任团队的意义和方法,也有一些情境和问题的解析,但在大信息量的灌输中,大部分信息都损失了——下课忘一半,睡觉再忘一半。 案例分析和情境演练效果会好一些,但是学员记住的是个例的解决方案,并不能掌握普遍性的行动原则。学员喜欢鲜活的案例和个性化方案,其实普遍性的方法更有意义,但难以理解和掌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培训游戏化! 在竞争性的游戏中,人们通常能够不断总结规律和寻找方法,并且从成败中调整策略,这就是最佳的学习状态。我最喜欢的游戏是帝国时代2——85后都不太知道的经典策略游戏,我在游戏中就学到很多:
以上策略是否与竞争销售相通?这是在游戏过程中学习,但是其方法没有人培训的,全靠自己,也不系统。 沙盘模拟,是培训游戏化的一个入门级的、容易理解的实践——模拟现实环境的游戏化培训。在沙盘模拟中总要有策略(行动方法和资源使用),过程与其他组的竞争和比对,胜负分数的计算规则没有绝对正确的,也不可能完全跟现实中的成败对应。有时学员质疑这个计算规则,但这正是课程的收获之一——表示学员在理解规则,并与现实比对。只要是游戏,就有规则;既然是游戏,就没必要去挑战规则。 沙盘模拟的一个挑战是趣味性情境,另一个难点就是将方法论进行游戏化设计。在培训的游戏化中,成败关键的还是方法论,也就是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是否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人提出,沙盘模拟是形式大于内容,就是因为课程的重点放在形式上,对方法论的重视不够。 游戏化是为目标服务的手段,可以应用在产品知识学习、行为改变、与客户的互动等等,原理是相同的。在培训学习项目中,目标是学员的主动思考(或是说行动学习)、通过体验形成的长久记忆和回到工作中的行为和思维改变,游戏化必须围绕这三方面设计。 培训游戏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与传统课程的开发逻辑完全不同,需要与工作实景平行的模拟情境,设计任务和规则,要把领先性的方法论贯穿其中,引导学员在游戏化培训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验,最后还要延伸到培训后的实际工作中。 许多时候,人们不愿改变,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行为改变在短期内的好。游戏化的核心特点就在于能让参与者及时获得反馈——尝到甜头,重复行为和思维,最后成为习惯。 培训游戏化是个可大可小的项目,无论大小都需要分工合作:有人专攻方法论并主导设计,有人专攻情境设计,有人专攻游戏化策划,有人专攻实施和现场执行。但是做成了,确实能带来更多绩效改善,意义颇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