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斑块评估:常规超声VS超声造影

 曾国藩弟弟 2019-07-16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评价指标。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即为颈动脉超声检查。除此之外,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作为微血管显影的新方法,能够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在无创、定性、实时、定量评估斑块易损性、分析与临床疾病相关性及评价疗效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优势。二者孰优孰劣?今天,我就结合自己临床工作的实例,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让二者同台PK一下!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图一  A:常规超声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存在低回声斑块(箭头所指);B:图B左侧和图B右侧分别为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实时声像,箭头所指为斑块位置

AB

常规超声检查所示的图A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斑块位置也十分明确,为一左侧颈内动脉的低回声斑块。当我们临床医生拿到报告后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该斑块为不稳定斑块,极易脱落导致栓塞,患者脑栓塞的风险很大,应积极加强降脂固斑治疗。

事实果真如此吗?

多篇文献指出,动脉斑块破裂及内出血等其他斑块不稳定事件与斑块内微血管增生的程度相关,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程度可用于评价斑块的稳定性。

来了来了,超声造影闪亮登场,走上擂台!图B右侧为造影剂显影后的图像,我们发现,该患者同一位置的斑块内部并无明显增强(即代表无明显斑块内部新生血管),且斑块大小、形状更加清晰直观。因此,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应为:该斑块相对稳定,仅需常规降脂固斑治疗。

常规超声表示不服?

再来!

图二   C:常规超声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存在高回声斑块(箭头所指);D:图D左侧和图D右侧分别为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实时声像,箭头所指为右侧颈内动脉斑块

这是另一位患者的检查图像。常规超声检查所得到的图C,显示了右侧颈内动脉的一高回声斑块。可由此认定其为相对稳定的斑块,不易脱落。而同期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却与之大相径庭。图D右侧造影剂显影后的图像,显示了斑块内部清晰的点状强化,表明斑块内部存在一定数量的新生血管,该斑块并不稳定,有不小的脱落风险,不可放松警惕!

超声造影胜出!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上述是我从小部分出现不一致结果的患者中挑选出来做了举例。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临床工作经验,我对超声造影较之常规超声的优势和劣势作了如下总结:

优势:

(1)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斑块稳定性;

(2)可发现常规超声下遗漏的低回声斑块;

(3)安全,超声造影所使用的的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半小时内可经呼吸排出,无肝肾损伤;

(4)相对于CTA、DSA价格低,无辐射。

劣势:

(1)检查过程中需要注射造影剂,需要额外增派一名有相关经验的护士或助手;

(2)价格较常规超声贵。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手段,对颈动脉斑块的评价较常规超声更准确、更有说服力。颈动脉的超声造影检查目前在我国各级医院中普及度并不高。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超声造影会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Moreno PR.Purushothaman KR,Fuster V,et al.P 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s increased in ruptured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humanaorta:implications for plaque vulnerability. Circulation.2004.110(14):2032-2038.

[2]  FleinerM.Kununer M ,Mirlacher M ,et al.Arteri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vulnerable patients:early and late signs of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Circulation,2004,110(18) :2843-2850.

[3]  李超伦,王文平,何婉媛, 金雪娟,范培丽,俞清.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的分析.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2(12):22-25.

[4]  Rothwell PM ,Goldste in LB.Carotid endarterectomy for a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S troke,2004,35(10) :2425-2427.

[5]  ReiterM ,Bucek RA ,Effenberger I ,et al.Plaque echolucene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stroke in carotid stenting.Strok e,2006,37(9 ):2378-2380.

END

来源医伯乐原创 作者:张学谦(版权归医伯乐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